德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纵浪大化中漫谈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 [复制链接]

1#

作者:郝永伟

绘画:尼玛泽仁

来源:周至县泽明书院(ID:zzxzmsy)

其实,在访谈尼玛泽仁先生之前,我确实做了一番准备功课的,包括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包括他的绘画艺术理念与笔墨中所蕴含的种种生命奇观、宇宙消息等。

近四个小时的访谈,如烟重雨昏时浮舟而来的忘年朋友般,听尼玛泽仁先生吐叙心声,时或有一道不可名状的剑气,悄无声息地直击胸口,脑海一片空白,仿佛在内心深处屠了自己的城,前往他的世界了重新活过一回。

正应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歌词里的一句:“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词短情长,道出了一份人间的透彻和微凉,经得起时光的流沔与蜕变。

大圆镜智△

厘米x厘米

人在旅途,就是要不断发力,在理想牵引之下,保持精神不降维,追求不超载,以期达到真正的生命自由与回归。

数十年来,尼玛泽仁先生不受时代万变的世相侵扰,深爱着藏族藏文化,与生活在那片距离太阳最近的极地上的一切,息息相连,“生死攸关”,他以一种谦恭的心态,保持独立的艺术品格,勇于且能够站在宗教和哲学的高度,创作了大批反映藏地生活、文化、历史的,足以叩击世人心灵的艺术佳构,为藏文化从民族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已过古稀之年的尼玛泽仁先生,在拥有世俗生活细碎悲欢的同时,始终与钟爱的绘画艺术为伴,成就了他在当代画坛一种别样的人文风景和精神象征。

通化入神△

厘米x厘米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说:“大地对我们的教诲胜过所有的书本。”尤其在逼近生命原始和本初的故乡大地。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画家,藏地神秘的雪域文明永远是尼玛泽仁先生绘画语言的一个生发之源。面对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艺术成长史,尼玛泽仁先生频频向刻骨铭心的童年致敬。

心居△

厘米x厘米

他一九四四年出生于地处川藏交界的巴塘县一个贫苦家庭,后为了生计,迁至雪山环绕的德格县。德格文化底蕴深厚,气势宏阔的德格印经院,生动多彩的壁画,庄重鲜活的铜雕、泥塑,再加上虔诚的佛教徒——母亲日常的诵经声,给了尼玛泽仁先生幼小的心灵无尽的滋养。尼玛泽仁先生天生敏感而富有想象力,属于课堂上不知来自何方何时的一场窗外风雨的小小策动,便能乱其心扉、神游万里的那种。在他心目中,童年时期来自浓厚的宗教氛围里的这一切,至今在自己绘画艺术之路上起到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何其幸也,在那个年代,尼玛泽仁先生的生活轨迹没有朝着与理想不相干的方向走。

千里飞雪挥银白△

厘米x厘米

一九五七年,他有幸进入四川美院民族班,开启了历时五年的系统学习。良好的科班艺术教育使他不但掌握了素描、解剖、透视、色彩等绘画基本功,进而重新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汉语也达到轻松阅读经典名著的水平。岁月碎如流金,回顾所来之径,绘画艺术已然于冥冥中,化成了尼玛泽仁先生生命得以沉醉的最佳载体,无论在甘孜藏画院当副院长也好,还是做语文教师、当藏语翻译也好。

即心是佛△

厘米x厘米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跨入绘画天地,用尼玛泽仁自己的话说:“一九八二年那次回故乡德格采风,在久违的诵经声的引领下,我见到了震撼心灵的唐卡画,这一藏族地区最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从造型到色彩,从线条到神韵,无不具有巨大的艺术穿透力。”那份即色即悟的风情,那种灵肉皆存的艺术表达,给予他的,不亚于初入江湖的剑客想要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冲动和豪情。自此,尼玛泽仁先生确立了少数民族画家一定要走民族化道路的艺术理念。举凡艺术,不止一种想象,更不止一种程式。他伏下身来,潜心学习和研究藏民族文化,深入民间,在如矿的壁画和唐卡画艺术资源中汲取、提炼、升华,迸发出“初恋般的创作热情”,成功地与画友同道合作绘制出新唐卡画《岭·格萨尔王》《扎西德勒》《朱德会见格达活佛》等三幅巨型作品:金线流动,构图饱满,色彩对比鲜明。他从中找到了为自己内心而绘的艺术感觉,也找到了一份来自灵魂间的永恒呼应,虔诚的宗教情怀就应该置身于这样的地域文化语境。一旦有了信仰和审美的召唤与方向,对于尼玛泽仁先生而言,则“万里忽从胸次阔,千峰都向眼前明”。

格萨尔王(合作)△

厘米厘米年

在经年累月的艺术探索与创作中,任何艺术家,绝不可以因书写的体量越大,笔墨的生命重量、文化重量反而越来越轻。水里白莲,空中片云,禅家语尝有“且随色走”之说。尼玛泽仁先生的绘画语言,一直远离雾失楼台的迷幻,宛如储藏光阴和生命体验的窗前青竹,随其心中之“色”而挥,传递着深沉的人文关怀,洋溢着昂扬的爱国情调。他是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极力实践者,更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服膺者。作为十世班禅画师的尼玛泽仁先生,深深被班禅那份对西藏地区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所折服和感召,像注入了一针避免长途厌倦的强心剂,他倾力创作了反映重大历史民族题材的《元蕃瑞合图》,一任历史、民族、文化、世界、生命于其笔底自在兴现。为了进一步宣传汉藏文化交流,他广泛阅读,小心求证,艺术品鉴和表达水位不断提升,带着一种无言而神圣的情愫,绘成有形有势、有韵有致的《文成公主》以及松赞干布雕像造型草图。

元蕃瑞合图△

厘米x厘米年

文成公主入藏弘佛图△

86厘米x厘米年

而一九九三年的秋天,一封美国寄来的邀请函点燃了他少年时为艺术只身远游的意愿,给了他翻看解禁之书般的悸动和期待:白驹过隙,人生匆匆,“一生能着几雨屐”?尼玛泽仁先生要把这样的机会紧紧握在手里。人生不失途,梦想不辜负。尽管不懂英语,从未踏出过国门,可是,尼玛泽仁先生毅然携带《莲花生大师》《极地的梦》《雪域》等数十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品力作,以及这些作品所潜藏蕴含的来自心灵原乡的召唤力、超越岁月时空的永恒震撼力,与他一起飞渡大洋彼岸。一方面,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他的绘画因蕴含巨大的宇宙生命力量,给予人的除了视觉冲击,还有悠远的情感叙事,而收获如潮好评;另一方面,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怎样看待西藏问题,阐明了西藏和国家的关系,用绘画艺术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藏族画家的爱国立场和应有态度,允为以笔墨“立言”的担当。而今想来,那次美国之行,无疑成为了尼玛泽仁先生整个艺术生命中难以忘却的绕梁琴,胜似天涯孤旅当笑当哭的长歌。

雪域△

90厘米x77厘米年

莲花生大师△

厘米x88厘米年

极地的梦△

86厘米x厘米年

尼玛泽仁先生的绘画艺术,放到他的整体艺术思想和人生历程背景中去考量,则必然处于一种动态发展、解脱束缚、力求圆满的过程中。因此,他的山水笔墨,不乏深染传统风情的现代意识观照,在藏画、传统国画和西方绘画中合理汲取养分,不断迁移婚合,将古今中外绘画技法融汇化用,推陈出新,最终找到了心灵平衡的“安全阀”,拓展了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审美表达空间,并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立的批判与认同、沉默与言说。从而,意象的激流,思维的平川,宗教的信仰,力入纸而气凌空。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认为:尼玛泽仁先生的山水与传统山水不太一样,在构图方式上,景色布满画纸,没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留白,强调风景画特写景致的描绘,以及光线的大量使用,并且大胆地将藏画的色彩运用于自己的山水画创作。这些对尼玛泽仁先生绘画文本的细部分析,令人不难发现,他的“一笔准”是更广阔的绘画技法和艺术审美视野上的综合与提炼,然后复归于朴,同时对所谓的“成熟”时时保持了应有的警惕。

锦绣遍宇宙△

厘米x厘米

近些年来,他的山水画有了新的表现高度,着力点在于,对喜马拉雅山群山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的描绘中,化入天地阴阳平衡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延拓出“会之以心,出之以悟”、充满宗教哲学意蕴的“菩提慧语”,重构起新的绘画笔墨点的价值旨归。且以大尺幅作品《锦绣遍宇宙》为例,一片雪域山水托起的“色见”与“声闻”间,清泉般汩汩流淌的“菩提慧语”为:“一念善心,如雨普润;一念慈悲,似光遍照。”所以,任凭当代画坛“沧海横流”,尼玛泽仁先生突破万物表相、游心寓意的山水绘画,如同“居高声自远,不为藉秋色”的蝉,在经历过不为人知的苦蜕后,飒然树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哲学:消亡从来不是生命的终点,没有爱和信仰才是!

孤峰顶上梵净山△

厘米x厘米

在我的个人阅读谱系中,私心偏爱于反复品咂宋代文人苏轼的文字。其人生的最后一首诗《观潮》曰:“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东坡先生将经历过世间百态后的追求目标、人生执念化为一缕禅意留给了后世。

万茂无极△

厘米x厘米

而在尼玛泽仁先生的眼中,这诗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正是他心中的绘画艺术,幼时拿着碳条在墙上涂鸦,像一条思凡的小蛇渴望着尘世的风景;如今用手中的画笔不断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创新引向深入,执着中透着旷达,淋漓诠释了历史使命感与艺术传承发扬的深层关联。抛开其绘画中现实的指涉性、宗教的启悟性、艺术的创新性,能够回归本心,才谓人生最大的凯旋。难怪尼玛泽仁先生悬挂在画室墙上的几幅近作,笔墨间常常流露一种身处天涯之远般的怡然气息,如何爱憎,洞然明白,正可视之为在人生路上被岁月滋养出的可喜的、新的精神长相。

从容无为△

厘米x厘米

清澄静逸△

厘米x厘米

顺天应人△

厘米x厘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