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导演卖掉北京一套房还在拍,这部优质小众纪 [复制链接]

1#

你还记得吗?

3年前,有一个北京的导演,辞职卖房,带着不太专业的团队,历时天,走遍23个省市,寻找数百名手艺人,拍下许多不为人知的传统手艺。

那位导演名叫张景。

今年8月末,他带着《寻找手艺3》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有些悄无声息。

《寻找手艺3》在B站上线一个月,至今在豆瓣上还未有评分。相比前两季,尤其是第1季受到的热捧,第三季不免显得太过暗淡。

然而,在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看这部新作,又花了一天时间重看前两季《寻找手艺》以后,我还是决定,认认真真地再来安利一下这部纪录片。

不为别的,只是它让我看到了,坚持的含义。

“想要改变手艺人现状的坚持”

年《寻找手艺1》

时间拉回3年前,一部制作极为粗糙却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镜头内,记录了一群技艺高超却默默无闻的手艺人;镜头外,是一个几乎没有纪录片拍摄经验的团队,摄影师,是开车的司机客串的,录音师,临时学了一周就上阵了。

所以,乍看之下这部纪录片,镜头不够精致,没有优美的配乐,剪辑有点生硬,内容也不够紧凑。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在豆瓣评分高达8.8,上万人为它疯狂打call,纷纷好评。

也许是太久没有看到这么走心的纪录片了,3年后再次回顾记录片,还是有许多被感动落泪的地方。

在新疆策勒,团队拍摄了一个快要失传的乐器——巴拉曼,其唯一的手艺人胡大拜尔地已经60多岁了。巴拉曼的制作很简单,一支芦苇,用烧红的木棍,全凭感觉去刻音阶孔。

但一吹响,带着些嘶哑的乐声回响荒漠,质朴而苍凉,稳重而悠长。

胡大拜尔地还会许多乐器,当他弹奏并哼唱起不知所言的曲子,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出来,配上随意的扭动,令人觉得,他就是一个戈壁滩上的摇滚音乐家。

西藏德格寺庙,收藏了着许多距今数百年的印经板,其涵盖了藏族文化70%以上的内容,在这里,千百年来,手工印刷佛印的技艺代代相传。

刻佛印的江庸次仁,21岁,已经学习刻佛印八年,一双手看起来异常沧桑,却说自己从来不感觉累。那是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仰,与金钱无关。

云南勐海,80多岁的坎温老人,依旧在制作当地独有的油纸伞。整套流程有些复杂,包括制作伞头伞架、固定骨架,刷胶水粘油纸等等,数十年一遍遍地重复。

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固定伞骨架的时候,坎温老人尝试了八次才成功,眼神中是掩盖不住的失落。心疼的同时,不禁让人唏嘘,当传承的手艺人渐渐老去,那他们的手艺该何去何从?

在贵州麻江的小山村,张蜡四老大姐会制作枫香染,一种传统的绘画布艺。

枫香染需要先在白布上面绘画出图案,再用木棍蘸着枫香树脂和牛油熬制出的枫香油,在布上加深图案。

耳濡目染,从来没有接受过教学的张大姐,绘制出来的画却栩栩如生。她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到手艺中,并视若珍宝,一件也不愿出售。

其实纪录片里远不止描述出的这些。寻找手艺的第一季,让我们看见了许多默默无闻的手艺人,也看见了一个想要为传统手艺保护做出贡献的导演。

有人说他痴,有人说他不切实际,但秉持着这样一个梦想,导演仍在坚持,拍出了《寻找手艺》的续作。

“真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