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我带领大家领略真正的‘文瀚康巴’‘神奇康巴’‘智勇康巴’‘魅力康巴’‘多彩康巴’!移步换景,让手机前的网友们一饱眼福!”8月8日,德格县“向党献礼”两大经典文旅品牌暨十六个文旅融合景区园区迎来集中“云开园”,在“探园式”线下体验直播环节中,藏风少年昂旺斑鸠带领网端观众开启“云游康巴文都”的沉浸游玩——在展销体验中心做一次捏土陶画唐卡凿石刻的“匠人”,在康巴智库主题展馆做一次破解藏纸奥秘的“文人”,在朗玛演艺中心做一次惊艳开嗓或聆听天籁的“嗨人”……。15万观众共同见证“沉浸式康巴文化之旅”“体验式红色教育之旅”以及全国涉藏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文旅融合园区“康巴文都”等一一精彩亮相。
“康巴文都”一经开园,让网民们热血沸腾,迫不及待想来“康巴文都”一饱眼福。
“红色德格”激荡人心
8月10日,记者走进“康巴文都”,其毗邻德格县城,总投资8.8亿元,占地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集“博览、研训、体验、餐饮、住宿、休闲、观光、文创、传习”于一体,由文博中心、文创中心、旅学中心、海螺演艺中心、展销体验中心等1地块组成,是迄今全国涉藏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文旅融合园区,同时也是国家3A级景区。
位于康巴文都11号地块的“红色德格展览体验区”,不仅以精美布展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德格干部群众砥砺奋进的历史进程,同时在体验区内专设雀儿山大讲堂,为干部职工、广大群众、游客走进“红色德格”开启波澜壮阔的红色之旅提供绝佳“窗口”。
“在18军抢修雀儿山段时,张福林从炮兵变工兵,并担负着最艰巨的爆破任务,他不分昼夜刻苦钻研爆破技能,创造了当时全国爆破记录。年1月10日,他英勇牺牲在雀儿山上。在十八军进军西藏之时,涌现出了降央伯姆、夏克刀登等土司头人积极投身解放事业,纷纷捐赠牦牛支持部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将头牦牛送至部队,为解放军进军西藏最艰难的运输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红色德格纪念馆,县档案馆馆长达瓦拥西正在为前来参观学习的机关干部们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红色德格纪念馆分设“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三个主题展区。以“两路精神”和“德格精神”为核心支撑,展示了德格县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变迁,展示了从第18军在德格雀儿山边修路边进军为和平解放西藏打下坚实基础的峥嵘岁月,展示了在党的带领下,省内省外对口精准帮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德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巨变。
送走了前来参观的客人,达瓦拥西感到十分欣慰,她说,十八军在修建雀儿山公路时,牺牲了余人,形成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的鼓舞下,年9月,长米的雀儿山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高海拔超特长隧道,“冬翻雀儿山,如闯鬼门关”一去不复返,“山鹰也飞不过的山峰”终于变通途;全县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圆梦小康。
年,康巴文化博览园开建,达瓦拥西就充满了期待,她的工作地点就“搬”到了工地上,并负责康巴文都十多个展馆的采购任务。如今,她和另外14名讲解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发生在德格的红色故事、德格人民接续奋斗的故事讲述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将红色德格纪念馆打造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红色德格纪念馆已接待团体80多场次,3万余人。
(滑动看更多美景)
康巴文化博览园园区包含3种非遗项目展示区、33座非遗研学体验馆、1个大型演艺中心、9大特色旅拍广场,N处网红打卡地,全面展示康巴文化、格萨尔文化、南派藏医药文化、民族手工艺文化。
散落在德格偏远牧区的非遗文化在康巴文化博览园登上了“大雅之堂”。
百村抱团闯出致富路
“这次你们买了10张特等纸,算下来一共块。因为咱们投缘,又是熟人带来的,我就多送你们一张。”德格藏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充巴向远道而来的西藏画家昂桑、昂青兄弟俩卖完自家的产品后高兴地说,希望独一无二的德格藏纸能够让更多的人熟知。
“这个纸特别好,和普通的纸不同。国外早就有将藏纸用于绘画的先例,不论是从作画、到色彩的呈现、再到最后的保存,效果远超其他的市面上的宣纸。我们是德格人,在西藏发展,这次回到家乡,购买充巴家的藏纸,希望带回去后能够受到西藏书画家的青睐。”现在已是西藏画家的昂青说。
德格充巴藏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心,共有两层,博物馆风格,将展览、生产、销售相结合,详细介绍了藏纸的源起、制作与发展。“充巴传统藏纸,也叫狼毒纸。是以狼毒花为原料,根茎经过‘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晒干’等九大工序制作而成。因为狼毒花含有毒素,工人们必须戴着口罩进行蒸煮。”充巴说。
在会客厅,“善良老师充巴姐,善用藏传造纸术,善导故乡青少年,步入文化之善地”的横幅格外抢眼。“从事藏纸制作行业几十年,我免费带了00多个徒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汉族的也有藏族的。我坚守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制作德格藏纸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充巴指着横幅说,这是她的学生——西藏阿里地区的益西曲珍写的,益西曲珍学习藏纸制作工艺后回到了家乡阿里,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年收入超过了0万元。
雪域手造工匠杯“康巴匠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邀请函”、“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奖杯,书写着充巴的荣光。“从曾祖母拥错开始造纸,到我妈妈这代已经是第四代了。妈妈从给外婆打下手开始,制作藏纸就成了她的爱好,几十年来哪个山头、哪个片区的狼毒花根茎好、质量高,她都铭记于心。”在外工作回家休假的女儿四郎曲珍自豪地说。
“这是一幅拓印的绿度母唐卡,用我家的纸制作出来的唐卡颜色鲜明,人物惟妙惟肖。”充巴难掩开心的笑容。
“充巴姐是个大善人,不仅教会了我们藏纸制作的技艺,每个月还给我们发0元的基本工资,哪家生活上有困难,她总解囊相助。”工人翁姆一边给狼毒花去皮,一边感激地说。
“以前在自家的小作坊生产,因为很偏僻,知道我们藏纸的很少。如今搬到了博览园,不仅让游客近距离了解到了我们的生产工艺,还打开了市场。”充巴说,通过博览园,让历史悠久的民族手工艺走进了大众视野,也为民族手工艺传承人找到了增收的门路。
“德格是康巴文化发祥地,但文化产业形态小而杂、小而散,贫困群众缺乏技能,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国家惠民资金与采挖虫草、野生菌等收入,产业发展已成为脱贫奔康的最大短板。”德格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丽娜说,康巴文化博览园的建成,实现了百村抱团和文旅商深度融合。
麦宿手造在康巴文化博览园的展销中心负责人黄鑫,过去走南闯北推销麦宿手工产品,效果不佳。如今,康巴文化博览园开园后,手工产品变旅游产品,他们将展销中心与麦宿手工业基地和扶贫车间的产品相结合,开设了产学研亲子游体验班,让孩子们体验手工制作技艺,打造了网上直播带货的直播间,打出漂亮的文旅商融合组合拳,带动贫困户就业。
“以前我在县城开餐馆,消费者以当地市民为主,生意勉强能维持。现在,我搬到了康巴文化博览园,消费群体面向游客,生意更加红火了。”雀儿山山庄老板扎西泽登高兴地说。
康巴文化博览园有30多个固定销售摊位,目前已发包10多个,50多家餐饮开业。康巴文化博览园可吸纳名贫困人口就业,全县10个贫困村可实现每个贫困村年分红5万元以上。
新闻看点●点击图片阅读
视频
竟然藏身车后备箱!炉霍民警深夜抓捕盗牛贼!
见习记者:黄天威
编辑:毛莉泓
责编:唐闯
审核:黄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