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尔衮摄政监国尽掌军政大权,为何不自立为 [复制链接]

1#

关于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一生,后世对其诟病最多的便是他摄政期间多次僭越皇权,而最让世人疑惑不解的便是他明明有居帝位的野心和实力却始终不做皇帝。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多尔衮为何有资格有实力却不做皇帝!

多尔衮是最有资格继承帝位者,为何?

首先,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阿巴亥是太祖努尔哈赤最后一位大福晋。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多尔衮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一般的贝子是比不了的。

年,努尔哈赤废除代善的太子之位后,年仅8岁的多尔衮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和硕额真共议朝政,是为“八王议政”者之一。

其次,多尔衮战功卓著。从年开始,17岁的多尔衮就跟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部,并因战功卓越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年,24岁的多尔衮又率军收降蒙古林凡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后来,皇太极进关后又派遣多尔衮南征北战,铲除了农民军的残余势力,又沉重打击了南明的统治,立下的战功远超太祖的其它子嗣。

年被皇太极封为和硕睿亲王,此时多尔衮年仅25岁。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独自摄政监国多年,成为清廷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因此,他是完全有资格做皇帝的。

多尔衮是否有足够的实力?

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而且生前未立嗣子。代善的势力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削弱了,他的子嗣既无资历也没有足够的实力。皇位的最强竞争者只有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但也因为与多尔衮争执不下,双方不得不妥协,最终选择了6岁的福临。

后来,多尔衮在政治斗争中又击败了与他共同执政的济尔哈朗,成为朝中唯一的摄政王。几年后,豪格在狱中死去,多尔衮又少了一个政治对手。

在执政期间,多尔衮提高了自己正白,镶白两旗的政治地位,将这两旗变成了八旗中“上三旗”之二。通过数年的监国摄政,多尔衮的亲信势力遍布朝野,而他又领兵多年,在军队中威望极高,他一人就掌控了清廷过半的军政大权。

此时,顺治年幼,多尔衮如果篡位自立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多尔衮是否想当皇帝?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通过《清史稿》的记载窥测一二。据《清史稿》反映,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殉葬而死,而皇太极是突然死亡的,连皇位继承问题都没有来得及安排,又怎么会授意杀她?因此,这极有可能是皇太极和代善所为,目的就是要削弱多尔衮在皇位争夺战中的力量。这点也侧面反映出多尔衮是有志帝位的。

年多尔衮的称谓也由九王爷、摄政王变成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成了皇父摄政王,在称呼上不断向皇帝靠拢,并且还规定“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不用再向顺治帝行礼了。

年,多尔衮出入宫廷“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皆俱拟至尊”,围猎、出师等大型活动,王公贵族都要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几乎等同于皇帝。

据史料记载,顺治三年,多尔衮以每次调兵遣将都要从皇宫中奏青玉玺,程序繁琐为由,将皇权的象征――玉玺搬到了自己的府邸收藏备用。

以上种种皆可表明多尔衮是有志帝位的。

那为何多尔衮至死都未曾篡位自立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多尔衮性格使然,善于隐忍。

多尔衮善于隐忍,可以从两件事情看出一些端倪。①努尔哈赤猝死后,多尔衮的母亲被迫殉葬,多尔衮明知不可能是努尔哈赤授意,但在母亲冤死后依旧选择隐忍,没有意气用事,不与皇太极一方发生直接冲突。②在济尔哈朗与鳌拜等人极力推举豪格做皇帝的时候,多尔衮也没有选择硬拼,而是在双方妥协下将皇位让于6岁的福临。

由此可见,多尔衮即便是很想当皇帝,也不会采用强硬手段,他更喜欢水到渠成、万众归心!

(2)孝庄太后的安抚和拉拢。

这点不难理解,既然双方达成了妥协,孝庄太后又深知多尔衮实力雄厚,不可硬拼,为了保护顺治帝、维护既得利益,她不得不想方设法安抚、拉拢多尔衮。

例如,允许多尔衮“暂拜不名”,对多尔衮的擅权越制视而不见,甚至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等。

另外,一些野史秘闻里也流传有孝庄太后为了保住顺治帝位,委身多尔衮的说法。虽然这些我们不能作为真实史料去考究,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孝庄太后出色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再加上多尔衮本人一直没有子嗣,取得皇位后却不能使之在自己一脉传承下去,百年后徒留骂名!

因此,在孝庄太后的安抚和拉拢下,多尔衮也不愿强取帝位。

(3)八旗制度的制约。

清朝的八旗制度使满清高层的权力并未完全统一,在多尔衮与豪格竞争皇位时,就遭到了以索尼和鳌拜为代表的两黄旗人的反对(两黄旗是原皇太极的部下)。多尔衮虽为摄政王,在权势上更胜一筹,但实际上也只掌握了正白、镶白两旗。从这方面讲,八旗制度对多尔衮还存在一定的制约的。

另外,满清刚入主中原不久,统治还未完全稳定,此时爆发严重的内部冲突会威胁到这个新生政权的稳定。

因此,因为八旗制度的制约和避免高层的内乱,多尔衮一直未采取强硬措施。

综上所述,多尔衮有称帝之心,也掌握了相应的实力;但在武力夺位阻力尚未消除,称帝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多尔衮更愿意采用相对柔和的方式徐徐图之,希望有朝一日能水到渠成地登上帝位。

但现实总是那么事与愿违,年11月,多尔衮在古北口外的一次狩猎活动中坠马受伤。次月,年仅39岁的多尔衮就不治身亡了!

(原创·天秦)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