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赛事丨第十二届晋江国际运动鞋服设计大赛落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好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深海幽灵》最“出彩”获特别奖


  

晋江新闻网8月19日讯从征集到最后决赛,昨日,历时4个月的第十二届晋江国际鞋服设计大赛正式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答辩,目前在厦门工作的参赛者凌培瑜凭借作品《深海幽灵》拔得头筹,获得大赛特别奖。

“我完全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好的名次,当时金奖已经宣布完了,我以为自己没有获奖,没想到竟然是特别奖。”凌培瑜兴奋地说。她告诉记者,《深海幽灵》(如图)以水母为灵感和设计理念,与大赛主题“出彩”进行了深度结合,受到了大赛和专业评委的肯定。同时,凌培瑜表示,她虽然得到特别奖,但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不足,今后将注重提高自己在手绘技巧、PPT制作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她认为,参加比赛是很好的自我检验与学习的方式。

对此,本次大赛评委、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鞋服饰品及箱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于百计表示认同。他说,对于选手而言,比赛不能局限在赛事本身,更要通过赛事的平台,去学习、成长、与同行业的人交流。谈及大赛作品整体情况,他用“接地气”三个字进行了概括,“决赛中不少‘出彩’作品,既能‘脚踏实地’,做好市场调研,又不失‘仰望星空’的创意。”

同时,于百计也肯定了本次赛事在主题设置、赛事结构设置等方面的“出彩”。他表示,比赛不只是一场比赛,更要看到它对行业、地方、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影响,“尤其是选手答辩后设置的论坛,让专业人士分享经验,评委们对决赛作品做总体点评,深入分析青年设计师容易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很好的赛事设置形式。”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征得近件作品,包括鞋类组作品件和服装组作品54件。参赛者来自福建、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19个省、区、市,覆盖60余所高校。进入复评的30件作品根据评委意见对作品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在最后评选阶段决出获奖作品26件。

评委为获奖选手颁奖

获奖名单

记者_刘宁陈巧玲文图

延伸导读

比起往年,今年大赛更新增了配套活动“中国鞋都(晋江)青年设计师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论坛邀请了高校学者、国内知名企业设计师等业内人士,从大赛作品点评出发,结合自身设计经验、教学经验、赛事选择、当下设计流行趋势等角度,多方面论道青年设计师的培育与青年设计师的自我成长。

专家团队与全体参赛者

 

 征才


  栽下梧桐引凤来

“在大赛舞台上拿过金奖得主的,混得都挺好。”特步运动表现产品部副总监罗检生在论坛上点评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论坛上,许多业内人士都谈到了设计类学生虽多,但优秀的设计人才却仍处于匮乏阶段的困境。

大赛现场,罗检生在休息间隙主动与几个青年设计师交流。他透露,在大赛中作品打分为A类的,一般后期都会接到特步HR的电话。他表示,对于企业来说,优秀的设计人才永远不嫌多,而比赛是企业发现“好苗子”的一个好平台。

对此,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在初评和决赛阶段都邀请了知名企业的设计总监或高级设计师加入评委阵容。一方面,看中这些业内人士对市场的敏锐度,以此检验参赛者的设计功底,准确定位其作品在市场需求、应用技术、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前瞻性,以及是否具备批量化生产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提供平台,“让许多还在高校的设计类学生和从业时间不长的青年设计师有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对接企业与人才,相当于是‘栽下梧桐引凤来’。”

从大赛作品征集情况来看,大赛共征得参赛作品近件,参赛者覆盖范围广,来自福建、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国内19个省份,覆盖了60余所高校。

本次大赛评委之一,中国皮革协会真皮标志办公室副主任周富春认为,大赛是专门针对运动鞋服类的专项比赛,这也是晋江本地产业发展的一个特色,对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打造设计师很有意义。“尤其是大赛已经举办了12年,已经可以看到大赛产生的实际效用,有很多当年的参赛选手现在供职于安踏、特步、李宁等国内知名运动鞋服企业,可见大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培养人才、发掘人才的作用。”

在周富春看来,比赛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凡有一点新元素能够带动行业的一点前进,通过每一年赛事的积累,所造成的影响和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在比赛中,吸引青年设计师,让青年设计师更有归属感,激发他们对未来所从事行业的热情,让他们融入产业与行业中,融入作品设计的潮流中,“这对我们行业和产业来说,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育才


  专业引导不缺位

目前供职于深圳市爵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连善建就是往届大赛的参赛者,这次,他从往届比赛设立的设计师交流群中看到了论坛消息,“以前参加比赛没有专门设置这种交流的环节,这次没参赛,是冲着专家们来的,看看有没有干货。”

论坛过程中,连善建频频拍摄专家演讲PPT。他表示,从业两年来,从实践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但论坛上专家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依旧很有借鉴意义。他感叹,“有的东西很系统,干货很多,当初课堂上老师都没教过。”

i-sneaker中国鞋类设计联盟秘书长、前鸿星尔克及特步高级设计师郑剑雄论坛分享

据悉,中国鞋都(晋江)青年设计师论坛是晋江国际鞋服设计大赛举办12年来,首次以论坛的形式,将评委点评、专家指导、设计师互动交流等融合在一起。

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大赛中,评委点评与参赛者之间的交流较为零散,而以论坛形式进行,更正式,也更方便评委们对大赛作品整体情况做出更全面的梳理,引导参赛者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邀请专家做主题演讲,增加信息获取与交换渠道,让青年设计师们了解时下企业、行业的新方向、新玩法,学习专业人士的设计手法。

李宁设计师骆曦论坛分享

对此,周富春认为,通过论坛形式的交流与传达,信息更加系统,传达也更为直接。

本次大赛评委之一,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鞋服饰品及箱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于百计也指出,比赛不能局限于名次,赛程与配套活动设置也很重要。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于百计论坛分享

在于百计眼里,选手答辩后设置的论坛,让专业人士分享经验,评委们对决赛作品情况做出了总体点评,深入分析青年设计师们容易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是很好的赛事设置形式。

“比赛不仅是人才选拔,更是人才培养。要看到一场比赛对行业、地方、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影响,对青年设计师们的专业引导不能缺位。”于百计说道。


  成才


  进一步突破自我

本次大赛决赛的评委之一骆曦,现供职于国内某一线知名运动品牌企业,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运动鞋设计大赛(现名为“晋江国际运动鞋服设计大赛”)金奖得主。

实际上,第六届晋江国际运动鞋设计大赛并不是他第一次参赛,他第一次参加晋江国际鞋服设计大赛是在大三。他告诉记者,自己前前后后共参加了4次比赛,并不是一开始就捧走了金奖。

“希望参赛选手们更
  (记者_刘宁陈巧玲文图)

 评委说

在大赛决赛现场答辩环节,7位分别来自高校、企业、协会的专家坐镇评委席,对进入决赛的选手们已经修改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问询与指导。针对大赛作品做出了整体评价,并提出了青年设计师在参赛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的能力等。

周富春


  中国皮革协会真皮标志办公室副主任周富春:


  大赛征集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答辩中也看到了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设计师。我认为青年设计师,尤其是在校学生的设计想法不容忽视。虽然他们的作品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如果有新元素能够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积累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然,年轻设计师的创意更多在萌芽阶段,需要时间和市场去检验。青年设计师们要注重自己在比赛中的学习与积累,将概念与实操结合。

陈念慧

 河北省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陈念慧:


  产品设计要注重作品创意与实际运用、时尚的结合,尤其是构造的合理性与功能性设计的落地可能性。作为设计行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要
  作为设计师,既要天马行空,又要脚踏实地。设计整体的协调性要注意,形体色彩比例合适,既要有品位,也要给个性限个度,过犹不及。除了这种特殊设计由多元素拼接在一起外,其他设计应追求简洁,部件尽量少。同时,设计师不能凭空想象,设计要严谨,做好消费人群定位与分析,阐释作品来源要有真凭实据,做到“要进取,有目标,不跑偏”。此外,建议青年设计师注重提升文学修养,做好款式训练。

于百计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于百计:


  我担任过很多大赛的评委,总体来看,本次大赛整体作品水平较高,贴合主题“出彩”。从作品创意、绘图、工艺、材料运用等方面上看,都比较完整。尤其是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作者对消费者、市场流行趋势、消费场景等方面的分析,这点对于年轻设计师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应该继续保持的,任何作品都不能凭空想象。


  当然,青年设计师很容易犯的通病就是处理不好作品元素的“加减法”,有时候想要表达的太多,想方设法打动评委和消费者,反而失去了重点。实际上,作品设计越简洁越好,它的意境在里面。青年设计师应该让作品更加简洁,看似简洁的设计,其实层次感很丰富,蕴含了很多东西在里面。同时,设计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减震、防滑这些功能。之所以说青年设计师的概念好,但难落地,就是专业知识研究不够深入,这需要很多的实践积累。当你真的热爱这一行,你就会多去体验,室内篮球鞋与室外篮球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做设计的,穿着鞋体验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区别,也更能设计出瞄准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罗检生

 特步运动表现产品部副总监罗检生:


  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要多研究消费者痛点,注意消费者画像。现在商业模式已经转变了,青年设计师更要跟上时代和行业的脚步。以跑步为例,有的人是为提高成绩,有的只是纯粹锻炼,针对不同消费者痛点和群体,设计师的设计也将更加细化、精准。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细分品类也发展得越来越多,目前现实题材与元素的融合更贴合消费者。作为设计师,要通过趋势,深挖背后的消费者心理,才能设计出抓住消费者的作品。同时,设计师要注重提升PPT制作与个人表达能力,无论是市场上还是工作中,设计者都是要把设计理念和产品推荐给别人,表达是他人了解作品的关键。

许松青

 莆田双驰实业有限公司创研经理许松青:


  与往届作品相比,本届大赛作品更出彩,更“接地气”,部分作品有考虑量产化的可能性,也很贴合主题,作品完成度更高。美中不足的是,参赛者们对细分市场的挖掘不够。建议参赛者们在设计作品时,多
  (现名为“晋江国际运动鞋服设计大赛”)


  金奖得主骆曦:


  设计要注重体现设计师的想法。炫技,虽然能看到创作者的功底,但不能看到创作者设计的灵魂。在比赛中,看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作品表达混乱,没有设计师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青年设计师要擅于思考,参加比赛不要过度
  整体来看,大赛作品创意、创作者功底表达、作品完善程度比往届较高。在评委评判机制方面,评委结构比例更加完善、合理,既有高校学者,也有企业代表、协会代表。建议青年设计师们抓住比赛的契机,多跟这些评委,也是业内专家交流,学习专业知识,汲取专业人士的优秀之处。此外,多看其他参赛选手作品,听听答辩时他们的作品阐释与评委问答、建议,弥补自身不足。


  (记者_刘宁陈巧玲文图)

 专家说


  于百计:激活定制,迎合新生活方式的需要


  于百计简介: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鞋服饰品及箱包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委员、福建省晋江市人民*府专家顾问、泉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在由中国皮革协会、中国(晋江)国际鞋业(体育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中国鞋都(晋江)青年设计师论坛上,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轻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于百计以《激活定制,迎合新生活方式的需要》为主题,分析当下鞋类定制市场的潜力与鞋品定制的现状,提出激活定制,树立新产品形象,做精鞋品定制。他相信,鞋品定制必将成为促进制鞋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于百计认为,美好生活呼唤丰富多彩的“定制”,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人兴趣及个人价值自我实现成为新的“刚需”,个性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个性化消费需求群体数量巨大。


  在于百计看来,当下鞋品定制面临“五多五少”的问题,即缝制的多,胶粘的少,其中手缝多,机缝少;男鞋多,女鞋少,童鞋、老年人鞋更少;真皮材料多,代用材料少;成鞋多,定制部件的少;依靠软件测量的多,结合实际经验的少。


  “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脚感受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于百计分析,目前鞋类定制品类单一,主要源于设计者对市场分析不充分。他认为,只有清晰准确地描述客户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才能完美地开发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事实上,创新是定制鞋的灵魂。用创新让定制鞋活起来,才能使之在日益丰富的鞋类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对此,于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要做好“定制+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生活方案。以提升消费者舒适度为目标,做好脚型数据采集(附加动态参考值、肉体感觉值、邻近部位数据)、数据整合(脚型数据库、楦型数据库、款式库、部件库)、数据分析和应用。以数据运用做定制鞋的服务。


  传统手工定制鞋常面临交货时限过于冗长的问题。因此,于百计认为鞋品定制考验了设计者及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企业要做好脚型测量、数据生成、转成鞋楦、鞋样板生成、选材制作、交给客户这一整套链条的设计。


  同时,于百计也提出了资源共享的概念,即消费者手持一张“脚型体检表”,到任何鞋企都能照“方子”做出鞋,实现零部件个性化定制。他认为,在鞋类定制上,企业要加强工艺、材料、设备研究,“定制鞋也有公共技术模块,将其部件化、标准化。”


  此外,于百计强调鞋类定制应丰富多彩,无论是基于互联网定制平台的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创新模式,还是高端定制、小批量定制、专属定制等方式的定制都应“百花齐放”。


  (记者_刘宁)

编辑:陈子汉

点击链接

↓↓↓

年鞋行业最高薪的岗位都在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