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在藏区参加脱贫攻坚已近3年,亲眼见证了这个高原深度贫困小乡村从一穷二白,一点点通水、通电、通网,一个个藏式风情的农家小院慢慢地矗立。藏族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值得人们倾尽全力,和乡亲们一起铺就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地处雅砻江江湾的真达村
年12月,我们所服务的真达村顺利通过了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验收,实现了“村脱贫、户摘帽”。然而,真达村所在的年古乡乃至整个德格县雅砻江片区乡镇均属于典型的藏区半农半牧深度贫困地区,数十年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藏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民群众一直处于信息闭塞、自己自足的社会环境当中,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十分淡薄,我们驻村帮扶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也就是农牧民群众自身内生动力的不足。
随着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年古乡道路交通、广播电视、4G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接触和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内地市场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质量提高。依靠自己双手脱贫奔康,勤劳致富的种子慢慢在乡亲们内心中扎根发芽。
热闹的藏式婚礼
年8月,我们在走村入户的途中欣喜地发现村民呷绒在乡道边支起帐篷,卖起了手工凉粉。一碗三元钱的凉粉,能够给呷绒家带来每天元左右的额外收入。勤劳的呷绒给乡亲们树立了榜样,起了带动效益,一时间凉粉摊支遍了这个不大的乡镇。市场突如其来的饱和导致了恶性竞争,给年古乡尚未孕育形成的市场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让人扼腕叹息。
我们几个外来帮扶干部的共同研究分析后,向年古乡*委*府提交了“关于在年古乡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出台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设立个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对农牧民群众率先自发开展个体经营的行为进行支持鼓励,给与*策上的倾斜;二是以*府为主导进行市场配置,总体调控个体经济经营种类,控制同类经营规模;三是大力发展乡村“市集”经济,以藏历节日等为节点以“赶集”、“庙会”、“耍坝子”等形式组织乡村集市,促进乡个体经济发展活力,逐步探索传统文化与市集经济相结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从而进一步激发群众“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
四川省水文局援建的高原农产品加工厂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年中央1号文件,为进行乡村振兴,建立美丽幸福乡村勾勒出了美好画卷。对标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我们为乡*委*府做了“德格县年古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的发展规划,提出“抓*建、守底线,夯基础、融产业,显特色、推重点,重医教、惠民生”总体思路,着重在夯实*建基础、社会民生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乡风村俗树立、生态宜居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
雅砻江蜿蜒而上,为川西高原挽出了美丽的发髻。高原上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在即将结束驻村工作的最后,我们希望这亲手埋下的种子,能够收获象征吉祥幸福的格桑花海,将高原女神美丽的裙摆装饰得更加绚烂多姿。
作者:常亮陈涛熊荣生四川省水文局驻德格县年古乡娃巴村驻村干部
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切勿用于任何商业活动。
2、本站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3、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