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38473.html走村寨看新貌进现场访发展
来自甘孜日报社、州广播电视台和雅江、九龙、巴塘、康定、新龙、乡城6个县融媒体中心共17名新闻工作者,先后到甘孜、炉霍、色达、石渠、德格、白玉、新龙等地,聆听讲述、收集素材,用笔和镜头记录近年来各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市域治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变化。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色达县杨各乡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色达县杨各乡共奏“团结曲”、开出“团结花”、共奔“小康路”
六月正值高原雨季,在持续数日的阴雨中,6月13日上午,色达县杨各乡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在有着色达麦朵山谷美誉的杨各乡下甲斗村,今年60岁的村民秋吉拿着扫帚把藏房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秋吉是村里的“三无户”,丈夫早年去世后,她与侄女相依为命。“这幢小楼,是乡干部和村民们捐钱、捐建筑材料、免费投工投劳建的,如果没有他们帮助,我恐怕还住在旁边那个又矮又破又黑连牛圈都不如的小石屋内。”秋吉乐呵呵的领着记者参观她的宽敞明亮的两层藏房,“你看,这间房屋我专门用来存放青稞和酥油,吃都吃不完。”楼外就是秋吉的青稞地,绿油油的青稞正享受着阳光的照耀,微风吹拂,轻轻晃动,注定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由于秋吉的身体不太好,因此她家的青稞也是村民们帮着播种、施肥、收割。“村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积极来帮忙。卡卓!卡卓!(藏语意为感谢)。”秋吉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称赞起乡上的干部和其他村民。秋吉只是杨各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深入推进全乡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奏“团结曲”、开出“团结花”、共奔“小康路”的一个缩影。在下甲斗村,一幢有着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如今已被改造成民族团结实验基地。民族团结实验基地走进基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标语显得十分醒目。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块块展板,展示出了下甲斗村从古至今的历史,尤其在脱贫攻坚篇目中,展现出上级*委*府关心,帮扶单位倾力倾情支持,群众奋发图强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拥有博士学位的该村驻村队员韩正康告诉记者,“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是密不可分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下甲斗村民在*委*府带领下,战胜贫困、圆梦小康的这段历史更应被大家铭记。”如今,民族团结实验基地已成为杨各乡各族群众的好去处,在追忆历史故事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前行力量。在距离民族团结实验基地不远处的民族团结文化广场,藏族小女孩登初和一群小朋友正伴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民族舞蹈,犹如一只美丽蝴蝶翩翩起舞。谁曾知道,几年前登初患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由于家境贫穷,病情被一拖再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更别说跳舞了。在对口帮扶单位省委*法委的帮助下,医院进行对接,对登初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为其减免了医疗费用。身体康复后,登初现在已经可以像其他小女孩一样,穿上漂亮的裙子跳舞了。
在登初跳舞的所在的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是下甲斗村村民投工投劳所建,环顾四周,文化广场无不彰显着民族团结元素。“学有所教,报效祖国”、“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同心合力,文化兴盛”……在广场正中的一幅画中,数位汉族模样的干部盘坐在地上,与周围当地藏族群众畅谈甚欢,村支部书记那多说,这几位都是精准扶贫期间,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画像,“他们千里迢迢从省城来到下甲斗村对口支援,在建设广场时,村民们一致要求画上他们,让大家永远记住帮助过我们的人。”
?同心浇灌幸福花
年德金翁姆考上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她成为杨各乡支巴村建村以来考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德金翁姆在色达县甲学镇当幼儿园老师,同时她也被乡*委和村支部培养成支巴村委会副主任,希望借助她的知识,把内地先进理念引进家乡,带动全村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近年来,杨各乡人均收入从几年前的元增涨到去年的元,今年月5日,中共杨各乡委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全乡由藏、汉、羌等多个民族组成,正是因为各族群众和睦、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团结一心奔小康。”杨各乡*委书记更登泽郎对此感触颇深。新闻看点●点击图片阅读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几十年如一日!周阿加为汉族藏族群众做好事!融媒体第三团陈杨四郎登真根松益西格绒泽仁文/图
编辑:甲央让布
责编:唐闯
审核:*良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