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海拔4000米上的 [复制链接]

1#

开栏语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举国上下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之年。

2月18日,四川省人民*府印发关于批准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其中,16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赫然在列。此前,四川已有16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序列。至此,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此前,四川省委省*府启动实施的第二轮五年(-)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将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19个藏区深度贫困县(市)的重大*治任务赋予成都。

近三年来,成都市积极发挥“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满怀真情帮扶19个藏区贫困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助力省内藏区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省内藏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德格县,距成都公里,是西进西藏、北入青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这里也曾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县个行*村就有个是贫困村。

年起,成都高新区开始对口支援德格县。8年来,成都高新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5亿余元,选派各条战线援藏干部4批共人,倾尽全力助力德格县脱贫摘帽。

特别是近年来,高新区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秉持“创字当头、惟高惟新,以质为炬、争先率先”的成都高新精神,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跨越千里,以接力的形式持续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记录脱贫攻坚感人故事

讲述奋力实践动情瞬间

这个初夏

走进德格

为您带来真实动人、深刻深度的

“脱贫攻坚”大型融媒体报道

《挺进雀儿山》

敬请期待!

今日推出第一篇

《海拔米上的生产线》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海拔米以上。

群山衬托出人间仙境玉隆拉措,也围出了生活的诸多艰辛。

贫,延续了好些年。

直到一支队伍挺进雀儿山。

日甲,下山

午后的马尼干戈,日头渐高,蓝天和白云变得更加分明。

日甲的藏式小屋颜色艳丽,桌子上摆着干牛肉,昭示着如今滋润的生活。

日甲不太会说汉语,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

一番闲谈之后终于知道,他的笑来自于近几年的变化。

年,马尼干戈镇易地搬迁工程启动。年3月,原本居住在山上的洞真村村民陆续迁往山下。年,拥有户贫困户的洞真村实现整村脱贫,日子越过越好。

56岁的日甲,是洞真村的村民,一家九口,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近元,是村里脱贫摘帽的典型。而这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人力及资金的巨大投入。年8月,成都高新区在德格县投入援助资金万元,启动“万头牦奶牛脱贫计划”,累计为贫困户购买牦奶牛上万头。

日甲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收到了来自马尼干戈镇驻村工作组送来的8头牦奶牛,加上自家本来就有几十头牛,生活变得更有希望。

如今大牛生小牛,日甲家的牛圈已经远远容不下90余头牦奶牛,房屋周围广袤的高山草原成了牦牛们的“家”,公牛被拉到山上放养,小牛则待在日甲家屋前的铁栅栏里。

扶贫,得先扶志。

一边解决了牦奶牛的购入,另一边也要为村民注入先进思想。据洞真村包村干部洛绒志玛介绍,“搬家前村民家里有为数不多的牦奶牛,但从未售卖过,内生动力的不足导致村民的收入来源得不到保障,很多村民也没法送孩子去上学。”

了解此情况后,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驻村干部协同当地干部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在村上租电视宣传*策、开办夜校等方式,逐渐让村民的思维有了转变。在易地搬迁后,当地村民都开始“动起来”,“不管是打工的、挖虫草的,还是养牦奶牛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像日甲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每天早上5点起床,挤牦牛奶,放牛上山,清洗牛圈,打酥油,下午4点赶小牛回家,再次挤牛奶……有序而忙碌的生活,让日甲一家人的日子看得到希望,也有了奔头。

“每年7月到9月,他的儿子和媳妇就要上山住两个月,那时候山上的草很茂盛,把牛牵到山上吃两个月的草,10月份再赶下山来,就能卖个好价钱。”

洛绒志玛说到,“现在,咱们的马尼干戈镇牦牛奶加工基地也正在建设中,后期会有更多的奶源需求,村民们都十分期待,还经常问我啥时候可以向基地供奶,现在不仅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去年一年来了我家8次。”这是日甲提到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队员、马尼干戈镇*委副书记晋睿时所说的。谈到这支队伍,不善言辞的日甲接连竖了三次大拇指,眼睛笑到眯缝。

日甲在与我们的交流中提到最多的词便是“感谢*,感谢国家”,他希望自己也能出去看看,去成都走走,“希望家里还在读书的两个孩子以后都能有出息,去成都上大学。”

02

牦牛奶加工基地,投产!

在德格,牦牛随处可见。

那些漫山遍野的“黑点”,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宝贝。

再有不到一个月,牦牛将进入产奶季,而每头牦牛一天最多产奶3斤,整个产奶季持续时间不到天,牧民们希望抓紧这一短暂而关键的时间段,多一些收入。

好在,牧民们心心念念的牦牛奶加工基地刚刚投入生产。

基地名叫“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由成都高新区援建,占地60亩,将建设牦牛乳加工厂、牦牛文化展示中心和5个牦牛乳收购站。加工厂建成后,每天可处理牦牛奶21吨,年收购牧民牦牛奶约2吨,年产值达3万元。

园区将采用“龙头企业+牧场奶站+专业合作社+牧户”的扶贫模式,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开拓市场,带动贫困村建立牦牛乳专业合作社。

通过在各乡镇建收购站,使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创收,还可为当地提供牦牛养殖放牧、牦牛乳收购、产品加工与技术服务等就业岗位50余个,惠及牧户余户。作为园区的龙头企业,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将为每户牧民1年增收2-3万元。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供图

“收来的牦牛奶将会被加工成牦牛乳清、牦牛乳酥油和奶酪,再精加工成牦牛乳、冰激凌、奶食品三大系列产品。蓝逸德格工厂主要出售5公斤或20公斤的大包奶,再通过冷链送往康定产业园或成都基地进行再加工,使产品覆盖全国各地。”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工厂负责人骆鸣希望德格工厂能进一步提高完善,生产出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成品。同时,蓝逸公司将继续扎根甘孜州,为藏区人民服务,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也希望更多人能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