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日本濑户内海艺术之旅从荒岛变逃城,浅
TUhjnbcbe - 2023/8/27 20:51:00
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news/a_6126358.html

日本濑户内海有一个地方,叫做直岛。这个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这里却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一个旅游地,特别是年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落幕后,直岛作为艺术祭的重点岛屿,建筑师安藤忠雄、艺术家草间弥生、美国大地艺术家WalterDeMaria等人合作,将直岛从荒岛变“逃城”,开启艺术之岛的序幕,如今直岛已成为不需艺术祭的光环,成为了建筑与艺术美学双重结合的文化之岛。

“质朴之岛”的奇迹:从荒岛变逃城

直岛的前世今生

相传直岛的“直”取名于日本平安时代,因当时因为保元之乱而泊经此岛的崇德所取名。崇德有感岛民待其亲切、淳朴的样貌,遂将岛屿取名为“直”,即为率直的岛屿。

然而直岛与其他濑户内的小岛一样,因全球化、环境污染等因素,面临人口外流、岛屿价值失衡等危机;急需转型之际,奇迹地迎来了倍乐生企业与安藤忠雄等人。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历书》中,他便回忆到,福武先生总穿着长靴在岛上奔波,不带任何大企业家的包袱,以“经济应为文化所用”为志,辛勤地打造直岛的再生奇迹,此举感动了安藤忠雄等人,他与其他艺术家开始着手将因炼铜、工业污染而荒废的孤岛,施予建筑与艺术的魔法。

安藤忠雄与已故律师中坊公平等人,更于年成立濑户内橄榄树基金会,积极投入造林,与当地小学合作,将绿化工作深植小岛教育。

“逃城”

建筑学者李清志称安藤忠雄的建筑为“逃城”,“逃城”源于圣经故事,原意为保护那些误杀他人的庇护之城;安藤式的“逃城”则引申为从现代压力中逃遁的栖身之地──由那一座座清水混凝土所构成的宁静空间。

不同于安藤的建筑偶像柯比意大师的清水模,安藤的招牌清水模建筑,带有一股日本的诗意与素雅,神奇地消化了清水混凝土如此西方的建筑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比意的知名建筑“廊香教堂”。

初次认识建筑,我们第一眼看上的或许是高第那般的天才建筑师──巴塞隆纳“奎尔公园”里倾斜的回廊、与那如同上帝般的建筑曲线;但潜藏的相同建筑语言则是“就地取材、配合自然地景”等,这也是安藤忠雄持续追寻的建筑理念。高第的上帝建筑,或是安藤的静谧清水模,都是人类与自然、美学的对话,就如同遁逃于艺术中的我们,无非是一处庇护之所。

“睡莲”的永生之地:印象派的光影天堂

橘园美术馆

巴黎协和广场旁的“橘园美术馆”有着印象派的西斯汀礼拜堂之称。年建成的美术馆,内部经多次整修,如今展出莫内巨幅睡莲图的两个展厅,依照着画家莫内的想法,修建成椭圆形状,如同他的睡莲池畔那般。

莫内一生画了两百多幅睡莲。整修后的橘园美术馆,将老式的屋顶拆除,改为玻璃天窗,再以纱网过滤强光,细心呵护每幅长幅睡莲的光影状态。初踏入橘园睡莲展厅的人,不免为其画作与展厅的契合而惊叹;而这般艺术品与建筑的和谐状态,安藤忠雄的地中美术馆,可谓另一首艺术与建筑的睡莲协奏曲。

藏于地底的地中美术馆,建于直岛的一处盐田山丘上,于外观看不见建筑造型,地景维持着原来的样貌,可谓一次安藤式的建筑绮想。建筑师柯比意提出的“散步建筑”概念,主张“斜坡”构造可产生空间的特殊体验;安藤忠雄于地中美术馆大量使用坡道──初入美术馆遇见的方形天井、或如散落冈山产石灰岩的三角庭院,都围绕着斜坡廊道,这使美术馆的空间因光线、时间、清水混凝土建材等因素,每人的建筑散步经验也各异。

莫内与安藤

莫内一生追寻的光影,如同《安藤忠雄——光与影的建筑之旅》一书中提到的,安藤自小住在无光的长屋里,在昏暗的环境中寻找氤氲的光影,则成了他儿时的游戏;而艺术家JamesTurrell更是长年醉心于光线与空间等主题,于作品中多次进行关于光媒介的实验,几人的作品与安藤的建筑相遇,似乎是以光影为牵引,而后空间与艺术彼此礼赞。

地中美术馆内不可拍照,同每个人对于光影的诠释不同般,感官上不带相机去经验,不失为一次好的美学沉思,比方站在素白的莫内睡莲展厅内,或坐在作品《OpenSky》下方一个午后,感受JamesTurrell关于认知与光线的创造,都是安藤所建的“逃城”般的艺术与建筑天堂;或如导演蔡明亮的《你的脸》揭示的,那是我们日常中缺乏的美感经验,你必须去寻找,如此一来,平凡的十三张脸,也能成为一幅幅如画般的动态肖像。

物派艺术的哲学殿堂

李禹焕美术馆

初遇韩国艺术家李禹焕是于釜山的“SpaceLeeUfan”,此李禹焕空间展有他的几件标志性作品,如《FromPoint》(从点)、《FromLine》(从线)等。上述的两系列画作,不妨作为一处认识李禹焕作品概念的开始,循序地往他的雕塑作品《Relatum》(关系项)等系列看去,或许能减少第一次遇见李禹焕艺术的困难。

观看李禹焕的“单色画”时,您看的不再是构图等绘画要素,如他于日本艺术杂志《美术手帖》的访谈中提到的,观众常在他的画前比手画脚,像在追踪线条。动作、举止成了他的画作重点,行为等作品的展演过程建构了李禹焕的绘画、雕塑作品中“相遇”这个概念,如此一来,“相遇”的场所便显得十分重要。

李禹焕的艺术美学

李禹焕在乎画作与观者、空间的共鸣,而不单是作品呈现本身,安藤忠雄的建筑便提供了这样互动的场域,使“观看”与“被看”浑然成为一个整体;画作里的空白与安藤建构的展场,同前来参展的人群,形成一次完整的“对话”。

我们常以宗教去解释一些超然的存在,李禹焕的雕塑作品也经常被这样诠释,因其使用的原石、铁板、余白效果等方式,使佛、道等“无”、“禅”」概念常与其作品挂钩;但事实上,以哲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海德格(MartinHeidegger)等现象学式的哲思切入,或许才更为贴近艺术家李禹焕的创作概念。

李禹焕于年移居日本,为日本战后年末、年初“物派”艺术运动(Mono-ha)的核心人物。如同日本艺术史学者富井玲子(ReikoTomii)所着《物派的六点矛盾》里提到的,解析“物派”非属易事,因其复杂的论证背景,作品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受;或如物派艺术以“物”为核心,同时又怠忽“物”等多重辩证,都需一一与作品、创作行动等结合观看、或“解构”观看,才能理解每件“物”作品的深意。

日本的物派艺术运动,代表了一次战后的亚洲艺术突起,其与美国的极简主义、意大利的贫穷艺术等互相呼应。安藤忠雄与李禹焕于直岛的合作,展现了空间与艺术的震荡效果,不失为一次认识“物派艺术”或“单色画”艺术的起始点。

直岛“家计画”等各色老屋再生

“家计画”艺术区

热爱安藤建筑的人,可继续行至直岛本村港地区的“家计画”艺术区(ArtHouseProject),此处有安藤忠雄少数的木造建筑──南寺,南寺展有安藤忠雄与JamesTurrell的另一合作《BacksideoftheMoon》。而除了南寺外,《ANDOMUSEUM》那百年老屋与安藤忠雄的清水模新旧共生的景象,也不禁使人惊叹其建筑再造的能力。

“家计画”使老旧空屋再生,以艺术方式联结当地记忆、再造美学地景。此外,宫浦港旁的温泉馆,亦为艺术家大竹伸朗的著名改造。此处原为福武先生的房子,经捐赠后,如今化身为澡堂与艺术的公共建筑。

喜爱直岛的旅人,更可于直岛“贝尼斯旅店”(BenesseHouse)稍作停留,体验于美术馆休憩一晚的宁静,继续感受安藤忠雄所造的自然与艺术空间。旅店采预约制,若没有打算过夜,BenesseHouse也开放部分区域可供参观。

最后,前往直岛,可于冈山的宇野港及高松的高松港搭船,抵达处则有宫浦港及本村港两地,船班选择上也有高速船、大型船舶等等。

那么,不知道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呢?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妨趁空闲时间来一趟吧!欣赏一下大师的建筑艺术美学,相信会让你有所收,不虚此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濑户内海艺术之旅从荒岛变逃城,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