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大凌河城甫竣,后金大兵即来。
明廷修大凌河城虎头蛇尾,这是为何?乃李闯流寇乱陕所致。西北民变与辽东事起交叠,明朝的重点移至西北,而没有实力在辽西拓展,究其原因乃朝廷财*日趋窘迫,所以不能兼顾。
明自神宗创矿税,中官四出,任意苛求,海内为之渐困。至辽东事起,加“辽饷”,又不得不尽行挖掘,加征于人民,百姓自热困苦。适明廷又裁内地兵饷数十万,减驿站数十万,兵吃不饱,驿无存粮,逃兵戍卒,亡命山谷,聚众为盗,遂闹出云贵、西北起义,实际上西北民变与辽事大有关系呢。
言归正传,天聪五年即崇祯四年(年)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率*,运红衣大炮,征蒙古兵,攻大凌河城。皇太极此次准备颇为充分,并吸取了宁远和宁锦失败教训,对大凌河城“围而不攻”,城南为正蓝旗兵,城北正*旗兵,城东正白旗兵,城西正红旗兵,祖大寿欲突破回锦,必攻城南,明援*亦从南来,所以城南是重点,镶蓝旗围西南,武讷格率蒙古兵围东南,贝勒莽古尔泰、德格类率护*后面策应。
兵布已毕,环城浚濠筑墙,掘濠三道,第一道濠外筑墙高丈许,墙上加垛口,防守即固,城内城外之人,不能自由出入,大凌河城与外界完全隔绝。祖大寿四次突围,皆被击退,自此固守孤城,以待援*。
祖氏碑坊(位于辽宁兴城)大凌河被围,京师震动,祖大寿所率之*,乃明*精锐,明廷亦知,既使兵精将良,亦必须援,否则兵败将损,势难复振,决定派师往援。
先是八月十六日明派松山*两千出援,被后金阿山、劳萨、图鲁什等*击败。
督师孙承宗闻警紧急,驰赴锦州。二十三日,贝勒阿济格及硕讬,将五百精兵,五百蒙古兵,往伏于松、锦间,三天后,大雾,明*自锦来,及敌将至“忽有青气,自天冲入敌营,雾中开如门。于是,阿济格、硕讬列阵以待。顷之,雾霁。阿济格等进击之,大败敌兵。追杀至锦州城,生擒游击一员,获甲胄二百十九,马二百有六,旗纛帜十五。”(《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华书局,年,北京)
九月十六日,明*第三次援大凌河城。“大清数千骑,分列五股,直逼锦城。两镇张左右二翼迎击,接刀与教场,连战十余阵不胜,入城固守。”(《崇祯长编》,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年,台北)
二十四日,明*第四次援大凌河城。明监*道张春、山海总兵宋伟、团练总兵吴襄,率诸将百余,统兵四万,二十五日,渡小凌河,列阵部炮,严整以待。二十六日,皇太极分*为二,逼近明*,两*对峙,皇太极见明*准备充分,未敢轻战,暂退,“欲待敌兵起行前进,乘隙击之。”佯退。明廷已严令:“贼夷久顿,不得野战,屡移营,以诱我。伪举火,以误凌,显属狡谋。”但是宋伟和吴襄耐不住性子,急于前行。二十七日,明*见后金撤,四更起营,列阵于长山口,宋伟、吴襄分立两营,互为犄角(计谐矣!)皇太极见明分*,自将后金以分为合,各自袭破,四万明*,尽被歼灭。
围点打援,祖大寿四次突围,明*四次援大凌河城,均遭失败。此时大凌河城,已经“谷穗半堆,以汉斛约计之不过百石,原马七千,倒毙殆尽,尚余二百,其堪乘者,止七十匹。夫役死者过半,其存者不过以马肉为食耳,柴薪已绝,至劈马鞍为爨。”甚至“见存者,人相食。”城内如此危机,后金抓紧劝降,皇太极六次招降祖大寿,大寿潜部将觐见皇太极,自此双方往来愈密,二十八日,诸将与大寿同谋归降,独副将何可纲不从,大寿杀之“城内饥人,争取其肉。”
二十九日夜,漏下二鼓,祖大寿从南门率兵起行,后金阿巴泰亦率兵前往,天大雾,*皆失途,不得已回兵,是夜,锦州明*,听到大凌河城炮声,以为突围,遂各路分遣援*,以备接应。祖大寿跑到白云山,翌日(初一日)二更,带从子祖泽远及从者二十六人进入锦州城。祖大寿去而未归,皇太极自我解嘲:“朕思与其留大寿于我国,不如纵入锦州。令其献城,为我效力。即彼叛而不来,亦非我等意料不及而误遣也。彼一身耳,叛亦听之。”
祖大寿入锦州,后金破大凌河城,是役,明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后金也没有得到实惠,士卒抱怨。从此,后金调整对明兵略,将同明关外八城逐城争夺,转为入关掠夺战,六派大*,绕道蒙古,深入内地,掳掠财富,损毁中原。
大凌河城位置图战后追责,一些大臣将主张修筑大凌河城的责任推在孙承宗身上。但是明在大凌河之役中,枢督不协,督抚抵牾,孙承宗时已届七十高龄,抱病出关,协调战守。为解大凌河之围,驰赴宁远,遣总兵吴襄、宋伟往救,但巡抚不听督师意见,邱禾嘉屡次变化出师,错过良机。《崇祯长编》记:“枢辅孙承宗,荷累朝荣宠,受皇上恢复全辽之委。顷者大凌之筑,谁开衅端?”实际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之任辽事,皆为盖世之雄才,堪称能胜任其职者。他们三人所用之将,委身卫国,效死不屈。只是当朝阉竖宵小,暗设机关,所谓清流者与,妄谈菲薄,从中横议。熊廷弼尝言:“朝堂议论,全不知兵。”袁崇焕也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嫉能妒功,夫岂无人?既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孙、熊、袁三人,结局悲惨,或遭劾,或传首,或受磔,辽西大将,赵率教被拒遵化城外,力战而死,祖大寿力屈被招降,何可纲惨遭杀害。大凌河之战,明失辽东最后一员猛将,丧失辽西最后一支劲旅,实为明自毁长城,后人徒悲,掩卷沉思,犹不能已。
孙承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