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五年(年)四月,皇太极长子、初代肃亲王豪格去世,终年三十九岁。
而关于豪格去世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豪格在狱中遭到了残酷的折磨与迫害,进而因精神分裂而死。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豪格为人所暗杀,另一种是说豪格不堪狱中酷刑,自尽而亡。
然而就在其去世的数月前,豪格刚刚平定了张献忠的大西农民**权,相传豪格更是亲手射杀了张献忠,为大清王朝的一统天下,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豪格依旧难逃迫害惨死的悲剧结局。
而之所以豪格会以如此凄惨的方式收场,除了多尔衮的霸道与阴狠以及他与多尔衮之间因为权力的争夺而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外,豪格身边那一众卖主求荣的“猪队友”,也对于豪格的倒台与最终惨死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皇太极去世后的大清皇位之争,使得多尔衮与豪格的关系已然是势同水火。
崇德八年(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就皇位继承的问题做出任何的交代与安排,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十七天的大清皇位之争。
这其中,最热门的人选就是豪格与多尔衮。
豪格,皇太极的长子,被封为肃亲王,位列“四大亲王”之一,并且主管户部事务。由于豪格有着皇太极皇子的身份,使得此时的豪格得到了皇太极生前亲领的两*旗的支持,特别是以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等人为代表的两*旗高级将领,非常坚定的表明了拥立豪格为帝的态度,再加上其掌管的正蓝旗,豪格就此坐拥了三个旗的支持,实力非常强大。
多尔衮,皇太极时期被封为睿亲王,同样位列居“四大亲王”之列,而他主管的是吏部事务。此时的多尔衮的身后有着他的两位同父同母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这兄弟三人掌管着的是八旗中实力非常强大的两白旗,单从牛录数量来说,支持豪格的两*旗与正蓝旗这三个旗的牛录数量总和仅以非常微弱的优势领先与两白旗,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皇位的争夺也就此陷入了僵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就在两方势力僵持不下的时候,统领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和统领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先后表示支持豪格登基,这就使得豪格在“纸面”上的实力以及获得的支持远远超过了多尔衮。于是,自觉稳操胜券的豪格说出了他那句令他遗憾终生的话:
“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
其实,这本就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客套话,如果是放在中原汉族王朝,“再三推辞”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则与制度,也就是说推辞一次还不够,要连着推脱三次,才能答应登上皇位,在传统儒家文化中这本就是一种谦逊之道。然而这在当时汉化程度并不高的清朝朝堂上,却完全没有这层含义。
所以原本也只是想谦虚一下的豪格,却立马遭到了多尔衮兄弟的反击,双方局面又一次陷入了僵局,并且两*旗和两白旗都在暗中布置,隐隐有了火并的迹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豪格和多尔衮都不能继位,而是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对此,豪格和多尔衮都没有提出异议,就这样,年仅五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人说,是多尔衮阻碍了豪格的继承皇位,让原本属于豪格的皇位易手他人,然而,恰恰是因为豪格的努力,多尔衮才没有能够登基称帝。
如果单纯从身份来说,豪格在与皇太极的两位幼子,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福临以及麟趾宫贵妃所生的博穆博果尔相比,是有差距的,毕竟豪格的生母已经被努尔哈赤勒令同皇太极离婚,并且之后没有得到任何的册封,于是这就成为了豪格身份上的硬伤。在加上皇太极此前先后迎娶了三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后妃,其中就包括了皇后哲哲,这都说明如果皇太极能够继续活下去,他必然会选择带有蒙古血统特别是带有科尔沁血统的皇子继承大位,从这个方面来说,豪格并非皇太极立储的首选目标。
可遵照中国古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位原则,豪格坐拥了皇长子的身份,相较于多尔衮,他有着优先继位的资格,再加上其战功卓著,因而具有了很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进而能够将两*旗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重新团结起来,形成了对抗了多尔衮的势力,让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更是将皇位成功留在皇太极的血脉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在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为帝后,豪格尽管心中有着诸多的不悦与不服,但依旧非常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且对于福临尽心竭力的辅佐,可谓是识大体、顾大局,更成为了牵制多尔衮势力的重要力量,算是对顺治有着巨大的贡献。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豪格不仅成为了多尔衮的“仇人”,更是多尔衮掌握权势之路上,最为重要的*敌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为扳倒豪格,多尔衮采用了从内部瓦解两*旗的方式对其进行打压。
由于郑亲王济尔哈朗对于顺治登基有着“拥立之功”,在加强其在皇太极时期,本就仅次于礼亲王代善,在百官次序中排名第二,所以济尔哈朗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第一辅*王。而多尔衮也因为其在皇太极时期的地位与功勋,也成为了辅*王,地位上排在济尔哈朗之后。
可此时的济尔哈朗,自知谋略与权术上的能力不及多尔衮,于是选择了主动退让,算是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多尔衮之后,让多尔衮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四大亲王”中仅剩的礼亲王代善,由于其年事已高,再加上被皇太极打压了多年,尽管他有着极高的声望与影响力,可早已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处于安心养老的状态,这就使得豪格成为了多尔衮最大的威胁。
当然,纵使多尔衮对于豪格是无比的愤恨,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直接将矛头对准豪格,一方面,此时的豪格虽然痛失皇位,并且被排挤出了统治核心,可依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如果多尔衮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贸然对豪格发难,必然引得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的警觉,反而将自身至于不利的境地。
于是,多尔衮选择将两*旗作为了其首要的打击目标,特别是此前扶保豪格的索尼、鳌拜等人,遭到了多尔衮的残酷迫害,多尔衮如此行事除了是要削弱豪格的支持势力外,这也是为了削弱顺治皇权统治的根基,毕竟两*旗名义上还是顺治皇帝亲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多尔衮的高压态势下拜音图家族首先叛变。
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告发济尔哈朗,说他曾经暗地里表达了对于多尔衮的不满,结果,济尔哈朗不仅被罚银五千两,更是逐渐被踢出权力中心,取消了辅*王的职务,改有由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担任。
紧跟着,深受豪格信任的何洛会也叛变了。
他先是主动向多尔衮告发了图赖以及图尔格、遏必隆,结果三人均遭到了废黜。随后他又向多尔衮揭发豪格言语中伤多尔衮。
“多尔衮有病无福之人,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
这无疑是让多尔衮找到了惩治豪格的借口,并且险些将豪格就此整死,最后是因为顺治皇帝“涕泣不食”,豪格才保全了性命,但是也被贬为庶人。
接着,谭泰、冷僧机也先后投降了多尔衮,并且积极检举、揭发其他两*旗的将领及朝臣,使得两*旗内部遭到了多尔衮的瓦解,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冷僧机。当初,冷僧机是莽古济的亲信,在莽古济与皇太极矛盾逐渐尖锐的时候,正是他“卖主求荣”,主动揭发这两蓝旗的两任旗主莽古尔泰德格类,以及他们的姐姐莽古济“图谋不轨”,导致正蓝旗被皇太极吞并,上下一千多人被杀,就连莽古济本人也被皇太极凌迟处死。而这这一次,冷僧机故技重施,为了自己的利益,再次将两*旗的众多官员们予以了出卖。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这八人中,没有投靠多尔衮的只剩下来索尼、鳌拜、图赖和图尔格。
图赖,“开国五大臣”之首的费英东之子,图尔格,“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儿子,并且在额亦都去世后,迎娶了原本是自己父亲妻子的努尔哈赤之女穆库什公主,所以,多尔衮对于这二人手下留了情,况且他们在顺治初年就已经去世了。
至于索尼和鳌拜,则遭到了多尔衮的残酷打压。
索尼,被罢免了一切爵位,发配到盛京去看守皇陵。至于鳌拜,则是先后三次为多尔衮所惩治,险些丧命其中。直到多尔衮去世,索尼和鳌拜才得以恢复身份,重新为顺治皇帝重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西征归来的豪格,被多尔衮折磨致死。
顺治三年(年),豪格被封为靖远大将*,带兵前往四川以平定张献忠的大西*权。
在此之前,追讨李自成,多尔衮让自己哥哥阿济格领兵,而在攻打江南南明小朝廷的时候,又是安排自己弟弟多铎领兵,这一次,多尔衮“破天荒”的让豪格带兵攻灭张献忠,这也说明多尔衮此举必然有着其他的想法和安排。
一方面,多尔衮这是借着将豪格以及另外一位对他有威胁的济尔哈朗派驻外地征战之际,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也是多尔衮的“借刀杀人”之策,让豪格征讨张献忠,无疑也是看中了张献忠的狠辣以及四川地形、民生的复杂,想要借此给豪格以打击,更希望看到豪格葬身其中。
然而,令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豪格不仅从四川全身而退,更是完成了平定张献忠大西*权的目标,豪格还亲手射杀了张献忠,就此立下了不世之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可如果真的将豪格论功行赏的话,多尔衮必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他不会再给豪格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此时的他已经是“皇叔父摄*王”,大权在握,于是他也开始了针对于豪格的行动
顺治五年(年)二月,豪格得胜回京,可等待豪格的却是诸如冒功领赏以及用人不当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豪格也就这样被多尔衮下狱,开始遭受折磨。
这一年的四月,豪格凄惨的死去,不仅其统领的正蓝旗为多尔衮所得,就连其福晋都为多尔衮以及阿济格抢走,大清王朝的初代肃亲王以如此悲惨且极富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仔细看看,豪格和多尔衮之间也算是颇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首先,是两个人的年龄相仿。尽管多尔衮是豪格的叔辈,不过年龄上却比豪格小三岁,并且两人都是在三十九岁时去世。
其次,两个人的母亲都遭遇了不幸。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是多尔衮母亲大妃阿巴亥的姑姑,其是被努尔哈赤勒令与皇太极离婚,而阿巴亥则是以殉葬的结局收场。
再次,两人都是少年得志,拥有了朝堂上的权势和地位。
最后,两个人最后都是以非常凄惨的结局收场,并且在此过程中都遭受了曾经亲信的出卖。豪格这面是曾经扶保他的何洛会、冷增机等人,而多尔衮这面则是他曾经最为信赖和器重的苏克萨哈,换句话说,这两人都是被自己人给“坑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顺治八年(年),亲*后的顺治皇帝马上为自己的大哥豪格平反昭雪,同时将“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作为多尔衮的十六大罪状之一加以清算。就这样,豪格重新被追封其为和硕肃亲王,由其四子富绶世袭豪格和硕亲王的攫夺,同时顺治还夺下了多尔衮统领的镶白旗交还给了豪格家族。
至此,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恩怨情仇也算是画上一个圆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