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酪蛋白,每吨价格8.3万元人民币,比上批次每吨多0.7万元。”8月7日,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亮与韩国客商远程洽谈。该公司利用牦牛奶渣作原料,提炼加工生产牦牛酪蛋白系列产品,广泛运用到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等领域。
早在今年5月,该公司就与一家韩国制药公司达成协议,以美元的价格出口两吨酪蛋白产品。作为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深加工领域的一环,炉霍县酪蛋白实现了甘孜州牦牛产业链出口业务“零”的突破。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甘孜州依靠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不断推动牦牛产业集群化、现代化发展。
种养科学化产业增效牧民增收
“目前,九龙县已完成九龙牦牛首次基因测序,并建立基因库,先后向省内外调运种牛1万余头。”8月7日,在九龙县汤古镇九龙牦牛良种繁育场,28头体型高大、绒毛黝黑丰厚的种牦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草地一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中心和九龙县牦牛主题综合体验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张秀英介绍,“九龙牦牛作为肉奶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被列为我国五大地方牦牛品种之一。在高标准建设九龙牦牛产业园区过程中,已成立8个九龙牦牛保种供种专业合作社,统一选留标准,建立全产业链溯源体系。”
种养科学化,是甘孜州牦牛产业科技赋能的第一步。
至年底,甘孜州牦牛存栏.52万头,占全省的41.07%。为做大做强牦牛产业促进牧民增收,甘孜州确定,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实施良繁体系、牧草种植、科学养殖、产品加工、品牌创建、科技服务等建设,逐步构建牦牛产业标准体系,推动牦牛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还体现在饲草种植和牦牛养殖全过程。
8月7日15时,在德格县马尼干戈镇万亩饲草基地,8台展翼近两米的大型无人机正对草地进行施肥,两台自走式大型喷灌机沿地面缓慢作业。
德格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春雷正在向其他县前来考察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以牧草种植、生产加工为核心,将草场建设、草原修复、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已种植牧草超过1万亩。配套建设饲草仓库、饲草加工厂房等设施,实现了耕种播收、仓储、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预计年产鲜草达2万吨。
在理塘县藏坝乡牦牛产业园区,每天16时,工作人员洛泽仁会准时开着自动撒料车,为圈舍头牦牛补饲。牛舍里实行恒温恒湿智能化管控,终端根据数据科学指导控制喂养量。
今年以来,甘孜州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结合数字甘孜建设,着力推进牦牛全产业集群建设。目前,集群内已启动理塘、甘孜、色达、石渠、九龙5个牦牛产业园区建设,正在规划白玉、德格、康定3个牦牛产业园区。
今年7月,投资万元的石渠现代牦牛产业园投入运行,辐射带动全县18个集体牧场、24个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个家庭牧场实现产业增效、牧民增收;依托园区建设,理塘县带动股份制集体牧场实现收益多万元……件件可喜成效的助推,让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入选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销售数字化产销都有新模式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24间标准化牛舍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数百头牦牛悠闲其间。在甘孜县标准化养殖和可视化交易园区,每头牦牛都佩戴了智能耳标。记者随意扫了一个耳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