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清代史顺治皇帝钟情一生的董鄂妃,身份之说
TUhjnbcbe - 2023/11/1 20:55:00
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历史原创作者:鸟鸣聊历史

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妃的身份之谜。顺治帝福临的爱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关于这位皇妃,历来有不少的传说。《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董妃董小宛说》载称:吴梅村之《清凉山赞佛诗》,暗指董妃逝世,清世祖过分伤感,遂遁五台山出家为僧。

此董妃即冒辟疆之姬董小宛,被清兵所掠,辗转入宫,蒙帝特宠,用满洲姓董鄂氏。冒辟疆,即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江苏如皋人,官宦子弟,十岁能诗,才高誉广,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四公子”。他于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与小宛初识,十五年娶为妾,第二年同返故里。清*入关,下南京冒府全家避难流离,辟疆又患重病,几丧黄泉。顺治四年辟疆又为仇家诬陷,险被擒捕,事解之后,又复长病,小宛侍病解危,身心交瘁,于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病故,享年二十八岁。

小编认为,董小宛并非董鄂妃。根据有三:其一,董小宛比顺治帝福临大十四岁多,当其芳名远扬,十六岁与冒襄初识之日,福临才是一位吃乳的岁余幼童,其死之时,二十八岁,福临只有十三岁。其二,若说其在乱中被清兵掠获,辗转入宫,那么,从顺治二年到八年,小宛从一位二十一岁的少妇到二十八岁,又有何术能迷惑十三岁的少君?若按实录所记是顺治十三年册立为妃,则小宛已有三十三岁,又怎能诱惑十八九岁的青年皇帝对其专宠?其三,小宛死于顺治二年正月初二日冒襄家中,既有夫君的长篇忆妻悼妻佳作《影梅庵忆语》,详记相识、完婚、蒙难、侍夫及劳病而死之情,又有当时好些文人学士的悼念诗词,皆可证明小宛死于冒府,那么,她又怎能于顺治十三年被册为皇贵妃?此说显难成立。

二董鄂氏不是君之弟媳襄亲王福晋。另一种说法则并非民间传说,而是近代学者的论断,主张董鄂氏乃系满洲宿将鄂硕之女,先嫁于帝之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后与皇上热恋,致其夫因愤致死或自缢,皇上就册立董鄂氏为妃。此说亦缺乏实在的根据。这种见解主要是根据《汤若望传》的一段记述推论而来。《汤若望传》载:“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人因此申斥她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刮。这位*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有的学者认为,这位满籍*人的夫人既然能接近皇帝,则非疏远小臣,而襄亲王去世不久,帝即册立董鄂妃。

此外,满洲旧有治栖之俗,兄死之后,或侄死之后,其未亡人分为原夫之弟、侄、叔纳取,如太祖第五子莽古尔泰卒后,其妻分给侄子豪格、岳託,太祖第十子德格类死,其妻给予其弟阿济格,豪格死后,嫡福晋被叔叔多尔衮纳为福晋。可见,董鄂妃即系襄亲王之福晋。揆诸史实,这一论断很难成立,主要理由有两条。通读《汤若望传》,满洲“*人”与满洲“王公”之分,十分严格,各有明确的含义和范围,不能混为一谈。

现将传中一些叙述引列于后:顺治御前头几次所开的各王公大臣的会议中”;帝于顺治八年出外行猎,“仅只亲王数位与皇太后留守京都”,“三位满洲妇女”至汤宅,声称“她们是汤若望所认识的一位亲王的眷顺治八年举行皇上大婚礼时,“汤若望不得不在宫廷之中随同群王群臣作整日之庆祝”;新筑大殿举行落成典礼之日,“各王公大臣连汤若望”俱皆参加;皇帝寿诞,汤若望和一切皇族贵戚文武官员以及王公贝勒都一律趋朝拜贺”;顺治十年,“汤若望救了二百余名满洲贵族的性命,在这二百余名满人之中,有四位是宗室王公”,由于“一位过于贪求荣誉的亲王”(即敬谨亲王尼堪)远驰中伏阵亡,全*“二百余名*官”按律当斩,等等。

这里面,亲王、宗室王公显然与大臣、贵戚有着严格的区别。如若还嫌不太明朗,那么再举一条:当顺治帝怒冲冲地宣布要御驾亲征郑成功,以斩杀威胁谏阻之人时,“各亲王和各贵显,各部臣和许多朝中的官吏”,列队前往汤府,请求汤若望进谏。在这里,亲王、贵显、部臣、朝中官吏,区别十分清楚。原因不难了解,汤若望在顺治年间一直和清朝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宗室王公,以及皇亲国戚、部院大臣和高级将领打交道,他熟谙*局和官场,他当然知道亲王地位之高、权势之大,与一般满人甚至是部院大臣和高级将领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贵贱悬殊,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很难将“满籍*人”定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第二,博穆博果尔是太宗皇太极之第十一皇子,生于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母系漠南蒙古阿巴噶部扎萨克卓礼克图郡王多尔济之女,崇德元年封麟趾宫贵妃,在五宫后妃中名列第三位。世祖福临于顺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下诏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册文说:“仿古制,用展亲亲之谊,尔博穆博果尔乃太宗文皇帝之子,朕之弟也,锡以金册金印,封为和硕襄亲王。”所封之根据,仅因其是先帝之子帝之弟,未言有任何*功。这与册封英、肃、豫等王及承泽亲王硕塞(帝之兄长)的册文叙列各王之*功完全不同。这也是事实,英、豫等王百战沙场,*功累累,而博穆博果尔在顺治元年大*入关之时,只是一个两岁多的乳臭幼童,到顺治十二年册封为王时,才十四周岁多,不可能披甲统兵厮杀,当然无*功可言。

因此,博穆博果尔只是一位王爷,而非“满籍*人”,他根本不知征战为何物!董鄂氏不是襄亲王的福晋,但按《汤若望传》的记载,她是一位“满籍*人”的夫人。这位满籍*人究竟是谁,已是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必是三品以上的高级将领,因为按规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命妇,才能也必须按期入宫随侍皇太后和皇后。另外,董鄂氏之父鄂硕,亦非中下级武官,而是开国将领之一。鄂硕之父名叫鲁克素,太祖时率丁四百来归,其子锡罕授备御世职,天聪初年战亡于朝鲜。

鄂硕袭父锡罕世职游击,多次出征,于天聪九年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擢巴牙喇甲喇章京,即后之护*参领,官阶正三品。入关以后,又领兵随征,攻潼关,下苏州,打杭州,战湖广,进世职二等男(正二品),顺治八年擢护*统领,官阶正二品。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册妃,再擢任正一品的内大臣,进世职为一等子,第二年又因女晋封皇贵妃进三等伯,当年去世,赠三等侯。其兄罗硕亦历任甲喇额真、工部侍郎、大理寺卿。

小编认为以鄂硕这样统辖精兵千余名护卫皇上的亲近高级将领,其所选之女婿,谅必也非等闲之辈,当系三品以上*官,所以董鄂氏才有为皇上发现的机会,才有可能参与宫中盛宴或入侍太后、皇后而接近皇上,最后为帝册为贤妃和皇贵妃。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史顺治皇帝钟情一生的董鄂妃,身份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