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
要做口碑综艺,
仅靠噱头是不够的。
作者|鲍果
运营|沛然
设计|冬雪
演员竞技类综艺玩腻了,高阶版的导演竞技综艺接上。11月5日、6日,腾讯视频自制综艺《导演请指教》重磅登场,两天更了3期。
图源:网络
“我相信你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导演请指教》的先导片中,尔冬升这样说道。
目前看来,这档综艺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上个热搜都是#导演请指教是吐槽大会吧#。
图源:《导演请指教》
输出强观点VS拉帮吵群架
制作这档综艺的团队正是此前《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团队——坐标系工作室。有了演员竞技节目的经验,此次打造导演竞技节目,自然也是信手捏来。
还未开播,《导演请指教》就开始造势。据数娱君不完全统计,节目组的物料超过20个类别,从导演海报到演员视频,从常见的官宣海报到别具一格的片场OOTD,给足了曝光。
图源:网络
正式开播后,迎来了满屏热搜,开播3天热搜数达到了97个,按时间来算,基本是每1个半小时就有一个热搜。
据云合数据显示,《导演请指教》在综艺全舆情热度榜中,上线就登上TOP3,在11月6日登顶TOP1。
但这些热度并未直接带来数据的转化,据云合数据显示,在开播首周末的最高排名,只有第四名。具体来说,《导演请指教》开播首日的正片有效播放仅排在第7位,与TOP1的市占率之差超过5%,与前一名也是腾讯视频的自制节目《超新星运动会第4季》的差距也呈断崖式。
图源:云合数据
呈现出这样的播放效果,与节目的流程设置有直接关系。
当一部电影作品上映后,导演会面临评分,大家观影体验上或有可能产生巨大间隙,掌声与板砖齐飞,直观体现是在豆瓣打分的差异性以及影评区里的辩论。为了还原真实的行业生态,节目组也特意留足了时间让4位制片人、50位专业鉴影员和位大众观影员充分地各抒己见。
节目中还有另一个设置——观众手中的“离席键”,这代表着影片的上座率。观众可以在观看影片时随时点击按钮离席,当位观众有超过80位离席,影片便会停止播放。这个规则简单粗暴,就是“不喜欢就可以让它消失”。
图源:《导演请指教》
基于这些规则,目前2期将近分钟时长的正片里,只播出了4位导演的短片。在每个导演作品播放后,都会保留一段与作品时长持平的的交流时间。但很多时候祸从口出,大家一时兴起的激情发言难免会用词不当,从而引发更大的争议。
比如在“离席键”规则之下,第一个被迫停止放映的梁龙,就引发了现场大争论。
梁龙所带来的作品改编自《疯狂的外星人》,讲述的是一个外星人试图寻找同类的黑白短片故事,影片风格比较先锋。
专业影评人对该作品夸奖有加,希望观众可以给晦涩的影片多一些的时间,但在口头表达中直接变了味:“我们(影评人)是在用我们的经验去引导你们”。这句话将影评人与观众放在了不同高度,难免会让大众评审感觉不被尊重,立马回怼:“听一下你们的专业鉴赏再去看(电影),我觉得电影拍成这样的话就失败了”。
图源:网络
一来一往,如此反复,无论是现场还是屏幕外的观众,都已然忘却了导演拍摄片子本身的内容,节目里只留下戾气满满的争论。就像热搜里,绝大部分的词条都是负面情绪。
在电影行业从业十余年的小A看完节目,有些失望,“这个节目只是想让大家看到了这个圈子的恶臭”。
图源:网络
《导演请指教》,仿佛变成了《导演请吵架》。
新人VS流量
导演竞技的综艺,《导演请指教》并不是第一档。
在11年前,湖南卫视就曾打造过一档《我要拍电影》。制作人龙丹妮做节目的初衷与现在《导演请指教》的制作团队如出一辙,“中国导演太没有表现机会和平台了,(选秀)对个人来说多了个机会,说白了,他通过选秀赢得粉丝,每人给他一块钱,电影就拍成了。”
但两个节目对参演嘉宾的选择,不太一致。
《我要拍电影》从人中海选出了60人,主要是以新导演为主。
从结果上来看,确实也输送了一批青年导演。当年的冠*周楠,正是近期出圈网剧《我的巴比伦恋人》的导演。去年凭借《沉默的真相》被大家熟知的导演陈奕甫,《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受益人》的导演申奥、《刘老根3》的导演李春啸、《神探蒲松龄》的导演严嘉、田壮壮的门生韩轶等,都来自那个节目。
图源:网络,左起:陈奕甫、文牧野、周楠
而《导演请指教》,人选则不局限于新人,竞技导演的年龄跨度达41岁。
按照拍摄电影长片的经验值来看,有的已经从业37年,有的则大学刚毕业。众人的代表作口碑也十分不一致,甚至是两个极端,比如选手之一的关锦鹏有多个口碑作品加身,荣获过多个国际大奖,另一个选手毕志飞却是创造了豆瓣史上最低电影评分的“烂片之王”。
正如制片人徐扬所说:“每个导演各具风格,通过差异化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市场的多样化。”两个节目相比较,《导演请指教》无疑更具有流量型——既有知名大导演负责作品质量,又有争议导演负责引发舆论,还有演员/主持人/音乐等领域的跨界导演们加盟。
但《导演请指教》的阵容中,真正需要被扶持且有特色的新人导演,算得上未被观众发觉的璞玉,诸如德格娜们,少之又少。
图源:《导演请指教》
除了导演,节目里还设置演员池子,实力派的比如有涂们、惠英红、胡杏儿,也有还未算得上演员的练习生们——黄明昊、朱志鑫、郑艺彬等,他们自带话题量。值得欣喜的是,在已播出的4个短片作品中,演员基本上都起到了加分作用。
图源:网络
演员池中还有李诚儒,看到他的名字,似乎更确定节目组想要的是争议性与话题性。只要有他一开口,就意味着热搜来了。经典的“三如”梗(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与“三味”梗(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如此乏味),一招鲜吃遍天。
李诚儒也不负节目组所托,凭一己之力上了3个热搜,一个赛一个的“毒舌”。
数娱来源:云合数据
纯粹扶持新人导演与做档有流量的导演综艺,从《导演请指教》目前呈现的效果来看,它选择了后者。
初衷与现实
回归到节目内容本身,与其说是导演竞技,不如说是一场真人秀。
制片人徐扬此前曾分享过这档节目的宗旨,“我们创作这样一档节目,希望给优秀的导演一个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与观众、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是两期节目下来,被记住的新导演寥寥无几,这一点在弹幕上就能直接反应出来。
参演嘉宾的弹幕数量TOP10中,仅有3个是该节目的竞演导演,其余的不是演员就是制片人,而3位导演中,已经有短片播出的相国强与毕志飞均不在列,更有热度的反而是主持起家的蔡康永。
导演节目,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