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珍贵资料指挥昌都战役的吴忠撰写昌都战役
TUhjnbcbe - 2024/3/24 19:48:00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m/

编者按:

我们“雪域老兵吧”平台在本周一推出了原西藏军区郄晋武司令员于年11月写的悼念吴忠战友的文章《光辉的榜样,无限的思念》(点击标题可进入阅读)。

吴忠,在进军西藏时,是52师的师长兼政委,指挥打响了昌都战役。年部队授衔,年仅34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吴忠说:“我戎马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指挥了改变西藏历史的一战——昌都战役。那块少将牌牌的得来,恐怕就与昌都战役有很大关系。”

郄司令员在《光辉的榜样,无限的思念》一文中提到,在吴忠老革命去世前的两年,他一直在写昌都战役的回忆录,并专程到成都搜集资料、听取老同志意见。《光辉的榜样,无限的思念》在平台推出后,取得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吴忠的儿子吴小川联系到“雪域老兵吧”,将父亲吴忠回忆昌都战役的文章在“雪域老兵吧”全文发布。

这是以指挥员的视角来写昌都战役的,这是最珍贵的资料!在此,我们“雪域老兵吧”对吴忠老革命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军礼!

昌都战役

吴忠

年10月进行的昌都战役,是在西藏地方当局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怂恿支持下,一意孤行,顽固抵抗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情况下,我军为打开和平解放的大门,而被迫进行的一次以打促和的战役。这是进军西藏所进行的唯一的一次战役,也是在我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战役。

统一作战思想精心设计战役蓝图

党中央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形势下,对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解放。这样做不仅考虑在全国大形势下有这种可能,而且是为了团结藏族同胞,维护民族利益的根本大计。但是西藏当时的上层统治集团在帝国主义扩张势力的支持下,顽固地抗拒中央和平解决的办法,妄想分裂祖国。为此,我军在先遣任务中对进军昌都做了周密而细微的调查研究。

西南军区和军首长征求我对组织昌都战役的意见。两级首长的战役思想很明确:这次战役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者也可叫做政治军事仗,其目的是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条件。因此,决不能打得不痛不痒,不打则已,打就要打痛它,要打歼灭战,要通过这一战彻底打破西藏当局的幻想。我于7月8日、7月18日先后上报了对当面藏军情况的分析判断和用兵的建议。我以为,我军大举渡江后,昌都藏军有可能凭险顽抗,但更有可能将主力西撤拉萨,其西撤道路主要有北、中、南三路:北路,经恩达、丁青、索宗、黑河(那曲),转道南下到拉萨;中路,经恩达、洛隆、边坝、嘉黎、太昭到拉萨;南路是南下邦达,经八宿西折到拉萨。三条通道比较,北路地势虽高而缓,多草,便于大部队特别是骑兵运动;中路地势虽比北路复杂,却是人烟密稠的产粮区,是马帮常走的道路;南路有很长的一段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地势险要,部队离开道路即难以行动。根据道路情况,昌都地区藏军更有可能沿北路或中路西逃。据此,我建议战役应实行南北呼应、正面牵制(进攻)与大迂回相结合的方针。具体意见是:以进驻巴安之五十三师一五七团先行渡江,威逼宁静(今芒康),诱使昌都藏军主力南下增援,使其陷于深山峡谷之中;此时我五十二师主力则自邓科渡江,直插类乌齐、恩达,切断藏军由中,北线西撤的通路;或在渡江后以一部迂回类乌齐、恩达,另一部则直取昌都,带南下增援的藏军主力发现我军企图时,则为时已晚,我则可收南北夹击之效。

由军副政委王其梅和第二参谋长李觉率领的军前指于7月24日进驻甘孜。前指首长同我们一起多次研究了战役方案。9月5日,张国华军长到达甘孜。他传达了毛主席要求我军于10月份占领昌都,以促进西藏当局早日派出代表团赴京谈判,争取明年进军拉萨解放全西藏的指示;还传达了西南军区8月26日下达的《昌都战役基本命令》。我向军长汇报了先遣支队进驻甘孜以来的基本情况和对执行军区、军战役计划的意见。张国华同志随即由李觉同志陪同,检查了部队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还拜访了一些有影响的上层人士,征询了他们对我军进藏的意见,了解了他们支援我军的能力。张国华同志最不放心的是我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当玉隆大头人夏格刀登等人向他保证马上就可以动员3万头牦牛,把向昌都运输的主要任务担当起来之后,他即定下了战役最后决心。9月15日,军前指于甘孜召开作战会议。会前,张军长听取了前指王其梅、李觉同志及我对昌都战役的意见,遵照西南军区对昌都战役的指导思想,决定“在战役组织上,采取以我之主力使用于右翼(北面),迂回昌都以西,迫使敌军聚集昌都而歼灭之”的原则,采取正面进攻与战役大迂回相结合的战法;组成南北两个作战集团,集中主要兵力于北线。北线集团由五十二师和军直炮兵营、侦察营、工兵营、五十四师炮兵连及已于7月下旬自西宁进驻玉树的青海骑兵支队组成,统由五十二师指挥。北线集团成左、中、右三路配置:

右路为一五四团及青海骑兵支队,担任战役迂回任务。战役发起后,一五四团自邓柯渡江,紧随骑兵支队南下,佯作欲经黑河进军拉萨,待过囊谦后,即向类乌齐,恩达疾进,切断藏军西逃通道,并阻丁青藏军东援。

中路为五十二师师直及一五五团、一五六团、军炮兵营。继一五四团于邓柯渡江,经郭堆、生达南下,直取昌都。

左路为军侦察营、工兵营并配属五十四师炮兵连,担任正面箝制任务,于岗托渡江向昌都方向攻击援进,不使昌都守军过早逃跑,待我中、左两路部队逼近昌都切断藏军退路后,配合围歼昌都守军,并以一部迂回昌都南面,阻歼南逃藏军。

南线集团由五十三师一五七团和云南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欠1个营)、一二五团三营组成,分为左、右两路,分别由四十二师和五十三师指挥。右路五十三师一五七团由巴安西南渡江,歼灭宁静藏军,直出邦达、八宿,切断昌都藏军退路;左路四十二师一部,由滇康边界的德钦、贡山出动,歼灭门工、碧土、盐井藏军,尔后向西北方向佯动,配合北线集团作战。

对军首长赋予我师的作战任务,师党委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深感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完成任务的关键是要切断藏军退路,即要抢在藏军撤退之前占领类乌齐、邦达。从金沙江边到恩达行程公里。执行这一任务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对开进和作战地区的地形及其自然条件心中无底,对藏军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很难预想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打乱我们的行动计划,但是,我们仍然充满信心。这信心来自对我们部队素质的全面了解,相信任何困难也难不倒我们这支有光荣历史的部队。9月18日,我们于甘孜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会,这既是战前的誓师大会,也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战会议。张军长到会讲了话。我指点着墙上一张仓促绘制的大挂图,给各团下达了任务,并讲了有关协同方面的一些问题。大家都反映,这样“一竿子插到底”下达作战任务的办法好。

集结于甘孜及其附近地区的五十二师主力和军直参战部队,自9月20日起分别向指定地区开进。我们师领导随部队到达邓柯。在此会见了由玉树专程前来受领任务的青海骑兵支队支队长孙巩和副政委田惠普同志,同他们和一五四团领导一起,研究了这两个部队的协同问题。骑兵支队下辖3个骑兵连和1个炮兵连、一个重机枪连、1个特务连,共有官兵多人,骡马多匹。我们决定战役发起后将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配属该支队。这个连多人,是从全师侦察分队抽调老侦察兵和战斗骨干组建的,战马多匹,武器装备也是从全师选调的,都是自动、半自动火器,还有“六〇”炮、掷弹筒,可谓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是全师的一支快速突击力量。孙、田二人于10月1日兼程返回玉树。

10月初,我军完成战役展开:北起青海玉树,经西康境内的邓柯、德格、巴安,南至云南德钦,沿金沙江的多公里的宽大正面,对昌都地区藏军形成了马蹄形的包围。直接参战兵力为6个团加3个营和各种勤务保障分队,共约2万人,各种火炮57门。此外,根据西南局、西南军区关于“多路向心用兵”和由西北方面加派骑兵入藏的建议,经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派出先遣连已于8月底入西藏阿里地区的改则,从藏军的大后方策应昌都正面作战。

昌都战役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极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贵资料指挥昌都战役的吴忠撰写昌都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