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01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大型沉浸实景剧《遇见格萨尔王》剧本创作专家咨询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据悉,大型沉浸式实景剧《遇见格萨尔王》,将在01年8月如期在山地文化旅游节期间与观众见面。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教授、著名作家阿来,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格勒教授等以及《遇见·格萨尔王》实景剧主创团队成员参会。
在研讨会上,甘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格萨尔王城是甘孜县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以格萨尔文化为灵魂,以宏伟壮观的格萨尔王城为展演点,打造《遇见·格萨尔王》实景剧可以说恰逢时机,意义重大。
阿来指出,《遇见·格萨尔王》的整个剧本初稿,整体感很好,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整个剧本神子降生开头,以回归天界结尾,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若格萨尔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若是还仅仅停留在依靠古老的说唱方式,有可能陷入濒临消失的局面。而此剧的创作团队尝试用实景剧编排展演的方式让古老的格萨尔文化与文旅演绎业相结合,促进格萨尔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型实景剧《格萨尔王》表现了英雄格萨尔降伏妖魔、反对侵略、保家卫国、造福人民的主题思想。该剧精选了原著中最为典型的故事和情节,并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意境的变幻,突出了民族特色,并体现藏文化的神秘深厚与现代审美需求的融合。
诺布旺丹在研讨会上指出,《遇见·格萨尔》实景剧剧本初稿,结构合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基本反映出格萨尔史诗的全貌和特点。众所周知,整个格萨尔史诗篇幅浩繁,在各种版本和繁多的篇章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并精简出1个多小时内完整展演格萨尔戎马一生的故事情节和台词对白,我认为是比较难得的。另外,这部实景剧的创作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从民俗的角度来说:格萨尔不仅是一个战神英雄,背后讲述的是整个青藏高原的变迁史,是青藏高原民族的集体记忆,是藏族自古以来游牧文化的代表之作,可以说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格萨尔文化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跨越民族的限制,在我国十多个民族及外国部分城市都流传甚广,可见格萨尔与其他神话的最大不同,便是其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发展,其神圣性和宏大性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得以申报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县以此为契机,打造格萨尔的实景剧可以说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且意义重大的事。
最后,大型实景剧《遇见·格萨尔王》总导演汪甲介绍,该剧由《天降大任》《梦境》《神子诞生》《赛马登位》《降妖除魔》《回归天界》为六个章节组成,一步步引导观众跟随剧情移动,通过声、光、电的新兴技术配合,让观众淋漓尽致的体验一次“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是对传统藏戏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从打造作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恒心,让这样一部兼具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英雄史诗以沉浸式实景剧的形式创作并呈现于世,让古老的民族非遗文化经典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相关链接
《格萨尔王》是世界最长史诗,其万字的文本长度相当于5本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格萨尔王》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仍通过口头说唱传承的史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部在中国西北,尤其是藏区广为传唱的史诗,讲述了英雄格萨尔王除恶扬善、统一多个部落的英勇事迹。很多学者相信,这个英雄的原型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生活在一千年以前。
新闻看点●点击图片阅读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巡展在康定启动
记者:洛绒尼玛
编辑:洛绒尼玛
责编:白马
审核:黄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