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即清崇德四年,克勤郡王岳讬,被部下阿兰柴等告发,声称他与岳母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互相赠送兵器、马匹,还在内室密谋,有造反的嫌疑。
这时离岳讬去世还不满两个月,有三位亲王一同上书,要求对岳讬挫骨扬灰,并处死他的子嗣。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
礼亲王代善正是岳讬的父亲,他为何要残酷地对待已经去世的长子呢?
也许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不同于寻常人家父子间的恩怨。
一、
岳托生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有一个比他小一岁多的同母弟弟硕托。
兄弟俩还是懵懂幼儿时,生母李佳氏就去世了。
代善先后迎娶了新的妻子叶赫那拉氏,以及哈达那拉氏等侧室,又生下萨哈廉、瓦克达等儿子,感情的天平都偏到了后妻和年纪小的儿子身上,对原配所生的长子和次子极其冷淡。
努尔哈赤看这俩孙子可怜,就把他俩接到身边抚养,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奉命照顾过岳讬几年,因此他和皇太极名为叔侄,实际像兄弟一样长大。
虽然亲爹不怎么待见,岳讬这个长子还是很争气的,在二十一岁时被封为贝勒。
第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影响了后金的政局。
那年九月初三,岳讬的同母弟弟硕讬突然来了个离家出走,可没多久就被他爹找到了,代善作大义灭亲状,请求努尔哈赤咔嚓了这个企图叛逃明朝的逆子。
见硕讬不断喊冤,努尔哈赤知道这事肯定不简单。
结果就查出了这些事,代善在迁城时试图霸占岳讬的新宅,以及两个大儿子明显少于小儿子的待遇,他对孩子的偏心,把努尔哈赤气得够呛。
努尔哈赤从小被继母虐待,逼得离家出走,十分讨厌继母虐待前妻孩子,他责骂代善忘了自己也是前妻生的孩子,从来不曾受过苛待,却对自己原配的孩子这么差,耳根子软又没原则性,连老婆都管不好,将来还能指望他管好朝政吗?
代善灰溜溜地从储君的位置上下来了,两个大儿子也跟他分了家,被分到镶红旗,岳讬当了旗主。
二、
岳讬第一次展露头角,是在天命六年二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奉集堡班师时,岳讬与德格类打退了偷袭的数百明军。在努尔哈赤攻进沈阳时,岳讬又在白塔铺驱逐明军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等的追击。
两年后,岳讬与阿巴泰征讨喀尔喀扎鲁特部,斩杀了昂安贝勒父子,惩罚他们抓后金使者送往叶赫杀死的行为。
这两次战役的成功,让努尔哈赤开始肯定岳讬的能力。
天命十一年九月,努尔哈赤去世,这时如果代善继位,岳讬作为嫡长子,就会成为王位继承人。
但是,岳讬却没有为了自己能够继位,而去拥立自己的父亲代善。
他这么对代善说,“大金不能一天没有国君,继承大统的事要早点定下来,四贝勒才能最出众,大家都拥护他,应该拥立他继位。”
也许是因为自己先前的错误,代善也知道自己格局不够,能力也比不上皇太极,就算登上王位,也不一定能够服众。
这次,父子俩想到了一起,第二天,代善就跟阿敏、莽古尔泰、阿巴泰等开了个会,八个和硕贝勒联合起来,共同拥护皇太极登基。
起初,皇太极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权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地位还是跟他平起平坐。
岳讬一心站在皇太极这边,协助他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同时立下了一系列战功。
为惩罚喀尔喀部背叛联盟,岳讬随父亲代善攻打扎鲁特部,斩杀部落首领鄂尔斋图,俘虏部下数人。
天聪元年正月,岳讬随阿敏贝勒等出征朝鲜,攻克义州、定州、汉山三城,攻克安州,驻军平壤,又进攻中和,期间,岳讬劝阻阿敏占地为王和纵容士兵抢劫,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后金军的损耗。
在跟随皇太极入侵明朝锦州、宁远等地几次的战役中,岳讬都奋力作战,在代善和莽古尔泰劝皇太极别继续深入明境以保存实力时,岳讬站在皇太极这边,组织诸位贝勒开会讨论,使代善和莽古尔泰改变主意,在后续进攻永平等地的战役中,他也打了不少胜仗,在天聪七年,岳讬攻打旅顺取胜班师后,皇太极亲自到城外十里去迎接他,还用金杯赐酒,以示奖励。
只是接下来的两次战役,岳讬生病了,只能中途返回,立功的机会自然减少了。
因为之前的战绩不错,皇太极称帝后,还是封岳讬为和硕成亲王。
三、
祸福难料,才过了四个月,岳讬就摊上事儿了。
他被指控包庇莽古尔泰、硕托,还离间济尔哈朗、豪格,诸位贝勒、亲王都说这是死罪。
这些罪名难以洗清,但皇太极还是有心要保这个侄子,为了服众,给予一定的处罚,将他降为多罗贝勒,解除兵部的职务,亲贵们定的处罚数目雕鞍马20匹,甲胄20副,空马20匹,银两,皇太极打了个折,只罚白银两,硕托犯罪剥夺的奴仆也归还了。
皇太极让大臣转达了他的意思,他愿与亲贵们共享太平,也希望他们全心全意为他效力,岳讬和豪格很受感动。
一年后,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生下八阿哥。
蒙古喀尔喀部马哈撒嘛谛塞臣汗和土谢图汗特,都派了使臣献上驼马,上表庆贺皇太极喜得贵子。
皇太极为表示礼尚往来,在演武场设宴款待蒙古使臣,还有一个射箭的项目,活跃气氛。
岳讬向皇太极推脱,自己不擅长射箭,就不要献丑了吧?
皇太极不同意,“你不擅长就慢慢来,不上场的话,其他宗室亲贵会不服的。”
皇太极催了又催,岳讬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上了场。
射箭确实不是岳讬的强项,一连五箭,都掉在了地上。
蒙古使臣看他这样,笑得前俯后仰。
满族和蒙古族一样尚武,马背上得天下,岳讬这样的射箭技术,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
岳讬本来有伤在身,状态不好,心情已经很差,又受到群嘲,一时怒火攻心气昏了头,把手里的弓朝蒙古使臣的坐席扔过去。
这下可就惹了大祸,诸王、贝勒、贝子、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刑部承政一同会审,都说岳讬是心高气傲妄自尊大,当着皇帝的面也敢如此无礼行凶,有谋反的嫌疑,要处死他才行。
皇太极了解岳讬只是一时气大了才会当众失礼,不会有什么谋反的念头,没有同意处死他。
亲贵大臣退一步,改成把岳讬幽禁起来,财产充公,皇太极还是不同意。
第三次讨论的方案,是剥夺岳讬的属下,罚款两银子,去掉贝勒的头衔,撤销兵部的职务。
皇太极又打了个折扣,把岳讬从多罗贝勒降为固山贝子,罚钱,裁部属,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四、
一年后,皇太极让岳讬恢复爵位,正式复出工作。
岳讬先是跟随皇太极出征喀尔喀,扎萨克图汗路上逃走,他们从博硕堆返回。讨伐明朝时,岳讬担任扬威大将军,杜度统领右翼军,多尔衮统领左翼军。在墙子岭,明兵已经退入堡,岳讬采用俘兵的建议,同时从正面佯攻和墙子岭东西两边小道进行猛攻,突破明军三道防线,攻下十一座烽火台,五个月里。清军攻下六十余座城。
在济南驻扎时,岳讬感染天花去世,弟弟玛占也在军中去世,多尔衮取胜回到盛京,向皇太极告知岳讬已死。
皇太极对此十分悲痛,三天没有上朝,直到岳讬灵柩送回京城,皇太极亲自到盛京城外的沙岭,进行祭奠,回宫后又是三天没有上朝。
岳讬身后被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赏赐骆驼五匹、马二匹、白银万两,在盛京城南五里万柳塘下葬。
不到两个月,岳讬原部下蒙古人阿兰柴等人,向皇太极告发岳讬心怀不轨,跟岳母再婚的丈夫,蒙古敖汉部索诺木互相赠送兵器、马匹,有谋逆之举,还在密室窃窃私语,很明显有谋反之心。
宗室亲贵对这件事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岳讬的亲爹代善,马上就跟长子撇清关系,和济尔哈朗、多尔衮一起请求皇太极严惩岳讬,要将他抛尸,处死他的儿子。
皇太极却不忍心,他和岳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即使对方真的心怀不轨,他也不想严厉惩处。
岳讬去世五十年后,康熙帝下令为他立碑,纪念他的战功。
过了五十五年,乾隆帝来到盛京,在岳讬陵墓前为他作诗。
又过了三十五年,乾隆帝下令岳讬配享太庙,岳讬后代恢复克勤郡王的封号,入祀盛京贤王祠。
虽然因父亲代善失去储君的位置,导致嫡长子岳讬与王位无缘,但他没有嫉妒怨恨,也没有意志消沉,变得庸庸碌碌,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战场上奋斗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外,他的一生中,几次被卷入复杂多变的皇室斗争中,在身后也不得安宁,甚至遭到亲生父亲的背刺,可以说又无奈又悲哀。
好在他的功劳无人可以否认,不属于他的罪名也得到了澄清,他最终得到了应该享有的荣誉。
电视剧中的清朝王公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