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章我说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哲学研究者从以前的形而上学、神学上帝层面转向了现代性、工业化、都市生活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各种学说和流派。众多的学说和流派其实就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性都市批判理论;一类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现代都市批判理论核心思想是对技术的批判,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卢卡奇、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阿伦特、还有福柯。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比较晦涩难懂,相比之下,马尔库塞的思想通俗易懂多了,再到福柯,他们的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技术的批判。阿伦特是少有的女性思想学者,她是雅斯贝尔斯的学生。她的研究主要在于技术和极权社会。
技术的异化本来技术是生活的技术,生活是技术的生活。技术与人类生活相安无事,但随着资本的介入,技术逐渐异化。技术一旦脱离生活的制约和摆脱人的约束,它就会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发展逻辑向前演进,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反过来支配和操控人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人成了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工具,人的主体性地位丧失,人类面临着因技术的异化而引发的现代性困境。技术异化引发人类最大的现代性困境:就是技术异化导致技术统治,技术统治必然是一种极权社会。也就是说技术异化会使人类走向极权社会。技术带来了一个极权社会,在物质生活以及意识形态层面进入一种极权统治时代。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发达的工业社会不断地调整经济与社会装置,整个社会越来越屈服于技术理性形成的统治和管理之中,“机械地一致”了整个社会的行事原则。代社会,无论是参与机器操控的人还是负责指挥这些机器运作的社会组织,无一不卷进技术的内在逻辑中,成为技术本身的一部分。技术理性与极权社会1、通过生产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虚假需要,增强人民对政治制度的忠诚。无差别和丰富的物质享受使得民众陶醉于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忘了批判和反抗意识。
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使得工业大生产出了众多的物质商品,统治阶级鼓出虚假需求,诱导人们消费,只要控制了消费,就控制了大众。虚假需求俘虏了大众的精神,弱化了他们的反抗意识,使他们遗忘了自己的真实需求。2、人人必须遵从的官方意识形态。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总是以历史法则或自然法则为理据展开活动。
在一个及全年社会中,统治者往往拥有强大的传播媒介,例如电视、广播、融媒体等,这使得大众不得不收听和接受,长期不厌其烦的宣传,使得民众在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和认可了它。
同时,极权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高度孤独的状态,每一个人都成了巨型的意识形态机器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被塑造为一个原子化的个人。人与人之间是缺乏信任的,是一种理性、冷漠、无情、互相算计的关系,每个人都彼此孤立、无助,不再具有联系性和合作关系。不过他们同时又被一种狂热所感召,然后聚集起来。3、极权社会总是追求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和对个人从内而外的全面支配。这是极权社会的最终目标。
现代权力这种积极的生产性表现为要以日益周全的方式管控生命,就此作为生命载体的肉体与人口成为权力控制与干预的重要对象。现代权力对生命的管控只有在现代技术的支撑才能有效地运转起来,权力凭借现代技术也在进行着自身的统一化、理性化、规范化。在权力技术的视域下,一方面是人作为持存物一样的资源来持续不断地提供其肉体的有用性,另一方面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被匿名的权力所监视、矫正、控制。4、技术统治。
通过技术,现代社会变成一个庞大的生产机器,而人只能成为这个机器上执行操作指令的一个零件;通过技术,现代社会遵循资本的逻辑来运转,而人只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个件;通过技术,工人沦落为生产的符号代码,资本家固化为资本的人格面具,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均因自由的缺位而不再是人。
总而言之,技术将人与社会的关系演变成零件与机器的关系而让人毫无自由可言。我们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着多元价值和多元选择的社会,各种思想流派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于宽容与沟通之中求得和谐之音,本身就是一个良性社会生机与活力的写照。因此,我们必须培育一种兼容并蓄的社会和文化心态,否则,诚如阿伦特所言,任何意识形态都蕴含着极权主义的因素,当只允许整个社会狂热地推崇一种思想、一种流派的时候,社会也许正在走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