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百县千村行293从传统牧民到产业工人
TUhjnbcbe - 2025/2/18 17:58:00

四川在线记者肖莹佩王怀张红霞摄影杨树

“这些都是我们村的人,今天大概有60几个。”10月17日,德格县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建设工地上,38岁的泽巴一边用铁锹和水泥一边说。

体验园位于国道旁,距德格县城约半小时车程,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德格县委、县政府“”扶贫产业布局中的7个产业园区之一,占地余亩,总投资约万元,包含牧俗文化生活体验区、牧俗文化博览区、高原温泉休闲区三个主题园区,由成都高新区对口帮扶。

旅游项目的落地,最为直接的就是给当地带来更多务工机会。

泽巴是独木岭村措普组村民,像她这样的建筑杂工,一天收入约元,相较以往仅靠挖虫草、帮人看牦牛,家庭经济来源丰富许多,也让她一儿一女的生活更加宽裕。“村里好多人都来这里做工,多的时候有多人。”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旅游业产业园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区域乡村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挣,这是成都高新区和德格县共同商定的主要扶贫策略之一。随着休闲牧场、野生鹿苑、温泉酒店等设施陆续建成运行,独木岭村的村民将从传统的牧民变身为产业工人,迎来新生活。

务工增收以外,当地村民参与园区建设、享受园区红利的方式多种多样。

柯洛乡独木岭村一组的扎西和志玛夫妇年逾古稀,园区动工开建以来,周边人流量逐渐增大,老俩口将国道旁自家的小卖部租给村里年轻人,每月租金收入元。

“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全村有30%的股份。”柯洛洞乡人大副主席曲扎说,去年该村入股的牦牛养殖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分红。等旅游产业建成投运后,又将给村民带来新的持续稳定收入。

旁边,不懂汉语的扎西和志玛,在听到“分红”两个字时,同时露出了笑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县千村行293从传统牧民到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