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难忘的单边带学习经历五愉快的篮球运动
TUhjnbcbe - 2020/12/6 18:58:00
集中台每天令人厌倦的战备执勤、*事训练、*治学习各项工作环环紧扣,永无休止。即便晚上也排满了班务会、*团生活等名目繁多的各类活动。只有周六晚上,战友们才可放松一下心情,自由支配这一极为难得的宝贵时间,处理私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一晃就是多年。这年年初我回家探亲。思儿心切的母亲,盯着走时满脸稚气,如今已是堂堂七尺的男儿。狐疑满腹地问,三年多的时间难道就不恋家?面对两鬓染霜,充满困惑的老娘,我一时还真的无言以对。仔细回想,这些年我与自己战友,都全力应对密集繁忙的工作学习,哪来的闲暇功夫让你实实在在去想家?王*灵、张雪山、李晓民在训练大队,除去每天的培训学习,学员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谓是极为宽松和富有。晚饭后你可以在教室复习培训班设置的各门课程,可以在宿舍敞开心扉痛痛快快地写篇日记或修封家书,可以在大院的花前月下散散步溜溜弯,外地学员还可以乘上公交车去市中心繁华商业街道购物游玩。在培训班短短两个月里,业余时间我去最多的地方当属篮球场了。年以前,段家滩集中台小院西侧有座非常标准完美的篮球场。据说是喜爱篮球运动的集中台陈来友主任,带着台里老兵们一镐一铲,一砖一石,用沙石水泥和滴滴汗水,浇灌修建而成。那些年,篮球场曾是篮球爱好者训练比赛的必然之处,曾是饲养员曝晒猪草的理想场所,也曾是老兵退役离队前,学习打苏修坦克的培训基地。篮球场留下过集中台与隔壁的矿灯厂、集中台各分队之间,无数次美不胜收的精彩赛事,留下过一代代篮球人矫健身姿和精湛的球艺,留下过战友们的欢歌笑语以及自己在球场上拼命狂奔和进球后喜悦。年兰州战友聚会时与集中台老首长陈来友主任(中)合影由左至右:方速成李晓民陈来友张雪山刘西柏在这儿我曾与集中台老首长陈来友主任有过篮球一对一的单打独斗。领导回老部队检查工作,忙里偷闲,总会跑到篮球场上过把瘾。比赛中,他时而远投,时而盘带过人进攻篮下,时而虚晃一枪,让你猝不及防,然后急停跳投,皮球应声入网。虽说我比他高出了半个脑袋,竟被他硬是灌了五比零。我不是看他是首长,有意在让他,而是我当初球技水平实在太low了。

在这儿也曾欣赏目睹过六分队张菊花战友的球场献艺。这位有着深厚舞蹈功底,在总站宣传队登台演过《红灯记》李铁梅,芭蕾舞《白毛女》跳过喜儿的战友。篮球场上一招一式,尽显京剧花旦的率真活泼和芭蕾舞演员高贵优雅之丰采。尤其是她的三步上篮,最后一跨竟是腾空而起的一字马。绝对是柔美的舞台艺术与硬派的竞技体育最完美的结合。全套动作刚柔相济,一气呵成,令人耳目一新。

战友张菊花(左)与张桂莲战友在一起由左至右:张启智闫庆明王众由左至右:郭树星孙山兰王淑君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刘卫星和其他7年球星的靓照首长喜爱篮球运动,每年自然少不了从地方尽可能多的接一些具有高超球艺的热血青年,充实到部队这个革命的大家庭中。除以前的老前辈,同年入伍的战友就有张启智、闫庆明、王众三位山东大汉,7年兵中有王永安、唐国邵和郭树星,还有从*区体工大队调来的女将孙山兰、刘卫星、王淑君等等。他们既是机房战备执勤中好手,又是叱咤于篮球场的牛人。他们在场上表现出的良好的道德风貌,精湛超群的球艺,博得自己及众多战友敬佩和喝彩。至今我记忆深刻。年兰州战友聚会时六分队到会战友合影由左至右:刘西柏杜承梅孙山兰尹桂荣刘卫星杨予来张菊花集中台搬去八里窑,使用的却是一座非常简易的篮球场。它是先前借住使用我们宿舍的基建工程兵,推来山坡上的*土,在宿舍门前夯实铺就而成。篮球杆是木制的,两根房梁般粗的木腿深插地下,确保着球杆的坚固稳定。球场因地势而建,呈东高西低,南宽北窄的态势。若有篮球比赛,组织者一定要卡好开赛时间,给球场均匀洒水,做好赛前准备。其程度不多不少,不薄不厚。否则比赛中,球场不是尘土飞扬,就是泥泞不堪。尽管场地如此不尽人意,却是连队球星和我们球粉们业余时间的最佳去处。张菊花战友的一字马训练大队的球场,绝对以完美无缺而堪称。仅水泥铺就的高标准篮球场不下四、五个,其中还有一座极为酷炫时尚的灯光球场。那是大队篮球队员经常训练比赛的场所,也是我们这批球粉学员经常驻足和梦想一展身手的地方。中队领导顺势而为,开学不几天就成立起自己的篮球队,招募队员近十名,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能进球队的学员,除去有拿手的妙招绝活,还看你有无过人的身高。刚入伍时,我身高仅有1.7。那时个头虽说不高,但体型还算匀称。时隔四年,我就快速窜至1.76。究其原因,除去遗传基因和部队充足的膳食保障外,是篮球运动,活动开了筋骨,促使自己个头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与日俱增。由于个头长得过快过猛,部队营养又欠合理全面,自己的身材就像泥人张手中把玩的面团,几经揉搓、捏吧,硬硬拉成了瘦长的豆芽型。若再这样无休止的长下去,我真担心会长成老百姓所说的那种细长瘦高的“幌杆子”。为抑制今后继续疯长,一是加强双杠和俯卧撑锻炼强度,尽量让身材往横的方向发展。二是不知哪个家伙瞎说,打哈欠之时,就是长个头之际。此后每次哈欠来临,为防止个头猛窜快长,我就用双手使劲按压自己头旋,绝不可这时再长出一公分。那时限高增肥的办法我借鉴了不少,也不知何种方式奏效,反正我的个头至今没有长到自家大哥一米八多的高度。要知今日男子身高如此深得女孩们青睐和追捧,当初我就不会去犯那个傻。我入伍时与哥哥合影球员的主打位置是依据每个人的身高优势和自己球技特长来确定的。47*一位学员个头不足一米七,但个人远投,盘带过人等篮球基本功底尤为扎实、全面。他自然挑起球队队长、教练、兼组织后卫的大梁。21*的一位学员,个头1.8只多不少,技术也较全面,篮板球更是他的强项,便接手了中锋的重任。我是属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章法套路,全凭个人喜好,随心所欲瞎胡乱打的那种。我的弱项是不会带球。场上一旦拿到篮球,最多拍两下,能幌开防守队员,不是投篮,就是迅速交给队友。不然就会被对方抢断而去。但我的优势是投篮命中率较高,且投球姿势自认为堪比专业,尤其是中距离投篮不是十拿九稳,也是八九不离十。

训练间歇,我们时常做做投篮游戏。即在距离篮圈六米处,围绕三秒区,划设六个投球点。每个队员从底线起投,空心入网算数,触圈碰篮板均为无效,符合要求者进入下个投掷点。最先走完六个点,投进六个球者为胜家。这样做,一来让大家练手,二来检测下各自投篮水准。每次下来,我绝对是胜多败少。货真价实的真把式摆在这里,自然也就取得了一个前锋的位置。

本人前二排左一,47*篮球后卫前三排左一21*篮球中锋最后一排左七我还有一个拿的出手的绝活儿,更让队友啧啧称奇。我与21*的球员同在一个学习班组,平常是朋友,对外比赛是队友,业余时间篮球场上交流切磋,甚至一对一单挑过招机会自然就非常多。虽说他有身高优势,但他无论定点远投,还是中距离跳投,以及情急之下的三步上篮,多数被我有效防守和果断盖帽所瓦解。很少轻轻松松通过我的五指关。他郁闷不解。他只看到比我高出近十公分,却没想到我弹跳力出奇的好。那时,我1.76的身高,不足60公斤的体重,身轻绝对如燕。原地定点起跳,轻松拍打2.7米高的篮板。若热身后加以助跑,单手触摸篮筐不在话下。单边带培训班一班全体学员在兰州饭店门前合影前排由左至右:王*灵19*学员张雪山19*学员后排由左至右:19*学员21*学员21*中锋本人摄影:47*学员班长队员各自位置基本明确后,平时训练和队友之间的热身活动,就有了侧重。当然,业余球队每人的位置也不是那么严格,那么固定。球场上还是看球员的临场发挥和主动创造出来的最佳进攻时机。我们有针对性去练球、打比赛,完全是为了强身健体,给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学员生活,活跃一下气氛,平添一些情趣。
  球队第一场比赛是在周六的晚饭后。这天,夜幕还未完全落下,天边仍挂着红白相间、炫目多彩的夕阳晚霞。坐落于训练大队办公楼后面的篮球场,却已被两排散发着橙*色暖光的吊灯,照了个灯火通明。我们中队多数学员放下饭碗,早早来到球场南侧,率先占据了仅有的几排看台。王*灵和她的舍友,培训班中仅有的两名女兵学员,也在其中,共同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训练大队的工作人员、家属以及其他中队学员也汇集到篮球场上,兴高采烈观看我们三中队与兄弟中队学员进行的一场篮球友谊比赛。晚霞的色彩是火焰的,球场的气氛是浓郁的,这些对我们球员感染更是强烈的。大家个个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全力以赴应对这场即将开打的恶战。比赛开始后,我方球员认真贯彻领队教练员的作战意图,严格执行赛前大家共同研究制定的比赛方案。积极跑动,密切配合,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由于双方整体实力旗鼓相当,战术技法互有亮点,致使比分犬牙相错,交替上升,整个上半场一直处在你来我往,焦灼沉闷的对抗状态之中。谁也难以从对方球队身上占到过多的便宜,谁也不会轻轻松松地将对方彻底制服。

中场休息,领队教练初作点评:双方队员整体实力差距不大,但对方队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应在我们之上。他们的突出问题是,个人表现欲望强,单打独斗较多,相互之间能形成默契配合的机会和场合却不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球队五名队员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大家有效配合才能打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下半场各位要齐心协力,形成整体合力,绝不可像对方球员那样,八仙过海,去各显神通。”并对我帖耳面授技艺,如此如此……。

下半场比赛开始了。我们仍打二三联防。我处在罚球线右端的位置,21*的高大中锋则矗立于三秒区内,镇守篮下。我们俩紧密协作,分兵把守,给对方进攻形成双钳夹击之势。绝不让对方球员在我们这个区域,趁机形成突破以致舒服的投篮。对方投篮出手了。只见这厮砸向篮板后,滚落到篮圈上,借着球速和惯性,在篮圈上旋转半圈后,迅速弹了出来。21*队友猛冲篮下,拼命抢得篮板球。我看到后,无论他将球交给谁,我第一时间,就是按教练意图,摆脱对手纠缠,甩开膀子撒丫子拼命朝对方底线跑,率先抢占到三号位最佳进攻位置。这时我看到篮球已在47*小个子队长手中掌控着。他拍着同伴传过来的篮球,时而放慢脚步,稳定下大家的急躁情绪,招呼队友积极跑动,迅速压上。时而两眼不住地观察双方队员的位置,思考寻找着接下来发起进攻的突破口。进攻思路形成了。他凭借高超的过人技术,立马提速,一路过关斩将,飞快冲进自己的前场。然后他与几名外线队员开始传递,分球、倒手。我与同在底线位置的队友,不时交换位置,穿插、扯动。期待着最佳的进攻时机。那时篮球业余比赛,哪有什么进攻方二十四秒犯规违例之说,不该出手时,就是不出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们的积极跑动,终于扯出了一个绝佳的进攻空档:在我准备起步,朝篮下三秒区切入的煞那,组织后卫立刻判断出我将要跑动的准确线路,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一个地弹球,迅速从两名防守队员的缝隙中塞了过来。球到人到。我借这枚地弹球的升力,抓住时机,一个箭步跃起,用右手将皮球顺势托入网中。漂亮!仅有秒钟的进攻机会,就打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绝妙配合,看台一阵欢呼声!

比赛结束了,我们输球了。但我觉得这次比赛结果不重要。关键这是我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功能设施如此完备的灯光球场上,参与了一场具有一定水平、酣畅淋漓的而且很值得自己回味的篮球赛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往期回顾:难忘的单边带学习经历(一)初识单边带难忘的单边带学习经历(二)报到路上的女同胞难忘的单边带学习经历(三)身边战友张雪山投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的单边带学习经历五愉快的篮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