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外援缺席rdquo,撕掉了中国篮球最
TUhjnbcbe - 2021/1/8 9:43:00

点击上面蓝字,收阅惊雷观察

中国男篮是不是已经到了癌症晚期,还有救吗?

疫情起起伏伏,带动着国人的心。但是疫情终究会过去,中国终将战胜新冠。惊雷和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件中国老百姓牵肠挂肚的事——中国男篮。

外援情况与本土战力分析

CBA于6月20日正式开赛了,外援们也来了。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外援无法到位,让我们一起看看已经归队的外援吧。

广东东莞威姆斯,初入NBA坐了一年冷板凳,低迷一段时间后来到CBA发展,这可不得了,一到CBA威姆斯变“詹姆斯”,在浙江队场均砍下31.7分,其中有3场比赛得分50+,得分40+的比赛有11场。到广东队后也是战绩辉煌。

山西外援富兰克林,从NBA被裁,黯然落幕后也是来到中国发展,在山西对阵北京的某场比赛中,富兰克林砍下了61分,与此同时他还有12个篮板以及11次助攻进账,这个数据亮瞎眼了吧。

其他球队的外援梅奥、克拉克、林书豪、尤度,莫泰尤纳斯、康宁汉姆、麦科勒姆,也是情况相似。在NBA发展不如人意或者被裁或者坐冷板凳的存在,但是来到CBA后统统战力全开,秒变巨星詹姆斯。

60+的数据好吓人。

山东、吉林、深圳、浙江等队外援未归,变成全华队,难受的捶胸顿足,不知如何是好。

没有外援就不打球了吗?

是靠自己,还是等外援回来?

来看看本土球员吧

姚明时代过去后,易建联挑起大梁,打过NBA,虽然没有如姚明一般大红大紫,但是整体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易建联也国内为数不多能在NBA赛场上与外国球员进行体能和技术对抗的球员之一。

孙悦、韩德君、周琦、王哲林、丁彦雨航和阿不都沙拉都、胡金秋、郭艾伦、孙铭徽、吴前、赵睿、赵继伟等人在国内球坛是也有不错的表现。

中国篮球需要更多的姚明、更多的易建联!

国内球员的通病在于身体素质差,不能适应NBA级别的身体对抗和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在基本功方面与NBA球员也是差距较大,球员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也有一定的差距,在赛季期间也是该撸串撸串、该熬夜熬夜,这样恐怕不行啊!

为什么迫切引进外援呢?

首先,肯定初衷是好的,希望外援与本土球员发生化学反应,带动球员技术进步和球队发展。

但是,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

好像没有哪一支球队,因为引进外援发生了化学反应。外援的心态好像基本都是来挣钱和刷数据的,人家没有闲工夫带你打球。

作为竞技体育,观赏也很重要。但是为了观赏性、大量引进外援是不是饮鸩止渴?部分球队为了观赏性强、吸引粉丝,让其他球队成员辅助外援刷数据。CBA30轮后得分榜分析:前20名无本土球员。这样喝着喝着,渴解了,中国篮球恐怕就死了。

当然既然整体水平差,引进外援,发挥鲶鱼效应。一方面让本土球员认识的世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土球员的鞭策。

实际情况是世界水平没有见识到,本土球员也因为规则保护和体制的溺爱,依然安逸的生活着。引进的外援能在CBA打出巨星一样的成绩,不是人家太强,他们在NBA也是要混不下去了,主要是你太弱。

还有其他许多许多的理由,促成了我们引进外援。

长此以往下去,中国篮球离癌症晚期就不远了

中国篮球引进外援观众是不是买单、是不是认可?

俱乐部是不是有利益黑幕?

中国篮球是不是虚假繁荣?

其他的体育运动是不是可以有样学样,自己培养人才多费事,请外援,又方便又捞钱。外援给你吃鱼,不教你怎么钓鱼。慢性毒药吃下去,你还喜滋滋的,中国篮球,你不走下坡路、谁走下坡路?

没有外援就不行吗?

是有身体素质的因素、有技术的因素、有观赏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竞技场上,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女排怎么就横扫世界呢?

没有拼搏精神、没有夜以继日的训练、没有众志成城的意志、没有一如既往的自制、没有为国而战的勇气和信心,恐怕都不行。

女排的胜利也不是一蹴而就,但是中国女排走的是上坡路。

类似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走的是什么路?

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拿高薪,败绩频传,你们自己心里过意得去吗?国内比赛称王称霸,国际比赛,输的灰头土脸。

中国篮球,观众对期待也不是要你们一飞冲天,但是,你们是不是拿出让观众期待的精气神呢?

训练刻苦一些、自制和意志强一些、基本功扎实一些、竞技精神强一些,赶快从安逸区里出来吧!

为什么NBA行,CBA不行

NBA是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俱乐部、球员、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齐全。对球员要求高、训练强度大、球员们的饮食、训练和职业培养都有科学流程与规范。在规则方面要求严、裁判受到外界影响少,关于篮球产业的基础设施完备。美国竞争与开放的文化传统,推动了NBA篮球商业的发展,竞争突出,同时也注重团结合作,在竞争中发展。球员的年薪和商业收入也并不是一锤定音,联盟离不开球队,球队也离不开联盟,互相都有话语权,联盟、球队、球员是一体的商业运营组织。

CBA是半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链没有形成体系化发展。训练、饮食和职业培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球员也是在竞争中竞争,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不足。高薪养尊处优,更是让球员们习惯了安逸的日子。更离谱的是还出台规则,保护本土球员,担心外援少的球队打不过外援多的球队,引进外援是你、限制外援是你。你这样保护,中国篮球不就变成巨婴了吗?你能制定国内规则、你还能制定世界规则吗?

中国篮球的活路!

1.引进外援不是长久之计,外出训练,参与外队的日常训练倒是可行之策。也可以考虑以类似外援身份,参与一些不重要的比赛,参与实战见识世界水平。

2.未来要从娃娃抓起,校园青训和基础训练要从小学就开始抓,遍布全国的乒乓球桌,成为中国统治全世界乒乓球坛的基础。篮球发展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模式。美国优秀的高中生就已经进入了NBA的视野。

3.职业化发展要全覆盖,职业教练和篮球顾问,为退役的非知名球员提供发展路线,同时也可以避免外行指导外行的窘境,职业教练的出现一举多得。

4.发挥明星效应,大家不都爱追星吗?可以邀请乔丹或者现役NBA巨星,在休赛期间到中国和姚明等一起走入校园或者街头,和孩子们打一场友谊赛,以明星效应带动发展,同时进一步培养中国巨星。

5.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球探,国内星探很多,他们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找到明星、网红。年轻一代讨论起明星八卦也是头头是道,往往还能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和别人争个面红耳赤。但是,大家都缺失一双发现未来的眼睛,谁是未来篮球界的巨星呢?

6.球员的年薪也要改革,要与比赛和个人职业发展相挂钩,同时建立奖惩机制,规范球员自身,尽快推动球员走出安逸区。

7.CBA整体的产业链也要深入发展,训练、饮食、配套的科研,球队发展、俱乐部发展、球员发展、篮球社会价值发掘各方面齐头并进,多管齐下。

篮协本身也要改革,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而不是紧箍咒的作用。也不要溺爱CBA,尽量不要采取规则保护,雏鹰不离开雄鹰的呵护永远长不大。

没有外援后的中国篮球

失去外援,我们可能会经历阵痛期,但是现在已经到了治重症下猛药的时候。治疗癌症还需要化疗呢?何况,现在的中国篮球比癌症还有严重。

阵痛期过后才有自力更生的成长期,才能化茧成蝶。

中国16亿人有16亿人的期待,可以给发展期、可以给时间、可以未来,中国篮球需要用全力以赴、上刀山下火海的气魄与决心,汗水撒满篮球场的行动,来回应中国人民的期待。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惊雷观察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援缺席rdquo,撕掉了中国篮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