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东北”的东北?
都说东北“白山黑水”。这白山,显然是长白山,而黑水,则是黑龙江。许多人对黑龙江有误解,甚至认为它是松花江的支流。事实恰恰相反,黑龙江最终接纳了松花江。这条江曾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流域面积比长江还要广,水量也比*河多得多。而且,中国领土的最北点和最东点,正被拥在它的怀抱里。最“东北”的东北
黑龙江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颜色。江水中腐殖质含量丰富,看起来微微发黑。它的满语名字是“萨哈连乌拉”,其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江”。它是中俄界河,俄国人对它的称呼是“阿穆尔河”。▲早晨,黑龙江雾气腾腾。图/视觉中国地图上,每个国家都有四个至关重要的点:四至点。即最北、最南、最西、最东的四个点。而我国最北和最东这两个点,都和黑龙江有关系。可以说,黑龙江是最“东北”的东北。黑龙江是我国最北、最东的河流,它靠近极圈,冬季冰封时间漫长,接近半年。一年中的部分天数里,这里也是中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如果不考虑地轴倾斜引起的公转变化,则是全年)。▲上午,江面的雾气。图/视觉中国本来,清朝签订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写明,我国国土东至点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界处。然而,年,黑瞎子岛被苏联霸占,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里一直是一块悬而未决的领土。直到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最后边界协定,俄罗斯将黑瞎子岛的一半归还给中国。▲黑瞎子岛。图/视觉中国黑瞎子岛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封闭岛屿,也叫抚远三角洲。它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西面为抚远水道,所以得名。我们常听说,漠河是我国的“北极村”,有”中国最北“的称号。然而它真的是我国的北至点吗?▲漠河的星空。图/视觉中国其实不是的。我国的北至点,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因为黑龙江是中俄界河,所以,具体的北至点就落在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而不是某块陆地。黑龙江以一己之力,塑造着东北曲折绵延的国境线轮廓。什么本事让它命名一个省?
纵观全国地图,以江流直接命名的省份,也委实不多。黑龙江究竟有什么魔力,直接为一个省份“带盐”?这就不得不提它哺养了多少人口。这条江的流域,不局限于东三省,也慷慨地滋养着内蒙古。▲额尔古纳河,穿过大草原。图/视觉中国黑龙江从中国和蒙古发源,它有两个源头,南北的水系较为对称。北源为蒙古国境内的石勒喀河,南源则是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是草原民族的母亲河。像*河哺育了农耕文明一样,她滋养了游牧文明。从水草丰美的河畔,曾走出了鲜卑、室韦(契丹的一支)和蒙古族的天骄成吉思汗。▲额尔古纳河沿岸的飞鸟。图/视觉中国著名作家迟子建写过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本书讲述了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沿岸的鄂温克族过往。额尔古纳河一路向北流淌,与石勒喀河在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部的洛古河村附近汇合后,便称为黑龙江。河畔的景色,从内蒙古的草原慢慢变为了东北风貌的农田和森林,人们餐桌上的手把羊肉、奶茶,也逐渐被土豆炖豆角所替代。▲额尔古纳河汇入黑龙江。图/视觉中国黑龙江蜿蜒曲折,将黑龙江省的上半段塑造得有如天鹅。这条江水系发达,有大大小小的支流。黑龙江的支流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松花江。东北的原住民满族曾认为黑龙江是松花江的支流,事实却恰恰相反。▲哈尔滨冰雪景观。图/视觉中国黑龙江和它的支流遍布东北大地,滋养着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市、佳木斯等城市,并带来雾凇等美景。可以说,正是黑龙江孕育了东北。中国有不少以“三江”命名的地方,比如三江源和三江并流。三江平原也是如此。黑龙江和它的支流乌苏里江、松花江,浩浩荡荡地冲积而成了丰饶的沃土。▲松花江旁的吉林市。图/视觉中国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一句话写尽了三江平原的丰饶。这里的纬度很高,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正是这一季水稻,把黑土地的营养铆劲吸收,分外饱满好吃。东北大米的名号早已响遍全国,昔日“北大荒”、今天变成“北大仓”。三江平原不仅种植水稻,也种植玉米、大豆等的口粮,是名副其实的粮仓。▲黑龙江省的稻田。图/视觉中国谁在这里生活?
我们都知道《瑷珲条约》是在瑷珲城签订的,却很少有人知道“瑷珲”一词的含义。这个词语,据说是满语中“母貂”的意思,明末清初的时候,这一带以产貂闻名。瑷珲曾经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年5月28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奕山在瑷珲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游客走进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瑷珲历史陈列馆。图/视觉中国伤痛已成为往事,现在,瑷珲作为一个县,归属于黑河市管辖。黑河市是黑龙江畔的边境城市,直接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默默守望在边陲。但黑河更为有名的身份,是胡焕庸线的起点。这是一条看不见、摸不着、但与所有中国人都息息相关的线,从黑河(瑷珲)到云南腾冲,直观地展示出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现实。▲从年到年,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台湾暂无数据)。即使过了20年,胡焕庸线两侧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制图/Paprika之前,向黑龙江人询问这条江有什么特点,得到的答案是:水流非常平缓,不湍急。这般闲庭散步的步调,就像如今平稳安逸的两岸生活。黑龙江有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每当大马哈鱼溯河而上,整个江面都有鱼的声响。丰饶的物产,足以哺养渔猎为生的子民,比如赫哲族。▲抚远县冬季捕鱼。图/视觉中国著名的《乌苏里船歌》,就是黑龙江省民间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歌曲。“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歌词轻快明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丰收的祝祷。▲赫哲族鱼皮部落赫哲萨满舞。图/视觉中国
这里还生活着鄂温克人。鄂温克人深知黑龙江水系发达,他们的老酋长在自传体回忆录《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说道:“如果把我们生活着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比喻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的话,那么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纵横交织的血管。”黑龙江一路向东,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巨大的水流搅动了冬季的浮冰,推着它们一路向南,在北海道的知床半岛附近大量集结。这是北半球流冰所能到达的最南纬度,知床半岛也成为北海道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知床半岛。图/视觉中国从源头开始的奉献和滋养,到终末依旧推流出如此奇景,黑龙江浩荡的一生,可谓是从未虚度了。-END-
文丨西湖醋鱼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点击下方图片,跟随图书君去别处转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