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看你千遍也不厌倦
TUhjnbcbe - 2021/3/1 0:27:00

看你千遍也不厌倦——丽香铁路金沙江桥工地首日拍摄琐记


  


  为了做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建设的视觉新闻,一出三义机场便直奔工地。据说有一个小时40分钟左右的车程。路上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出太阳,不知工地天气如何。因为网上查天气预报,这里总是下雨,这也是总下不了决心要来的重要原因。好在项目部的同志告诉我,天气预报都不准的,一是因为我们的工地在丽江和香格里拉交汇的地方,二是山里边也气候多变,很少有一天从头到晚都是一种天气的。这样听起来,我心里又踏实了一点。


  在著名的虎跳峡景区,在丽江和香格里拉分界的金沙江上,有两座大桥正在建设中。一座是丽香铁路金沙江大桥,意思是桥上的铁路是丽江通向香格里拉的。但是我们的项目部设在香格里拉岸。最近桥要合龙了,最后的合龙口却在丽江岸。


  在桥的西侧大约相隔米,还有一座正在建设中,前不久刚刚合龙的大桥。它就是香丽高速公路金沙江大桥。


  巧的就是两座大桥的设计者都不约而同地把桥设计成了美观的悬索桥。只不过丽香铁路桥把桥身涂成了蓝色,香丽高速公路桥把桥身涂成了灰色,把主缆涂成了橘红色。而看效果图,未来的丽香铁路金沙江大桥的主缆,也是要涂成橘红色。两座桥看起来就像是龙凤胎,都成为景区一景。真所谓景区建桥,建桥成景。


  更巧的是,这两座桥都是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一座施工单位是五公司,一座施工单位是八公司。


  据说虎跳峡的得名,是因为峡口江中间有一块巨石,老虎要借助这块巨石,才能跳到江对岸去。我想,如果真有老虎,以后公路桥通了,老虎就可以轻松地从桥上“踱”过去了,还可趴在栏杆上看风景,虎“跳”峡就名不副实了。但是这两座桥不光是造福人类,也造福动物类了。而且动物过桥不收费。


  去工地有很大一截路,是沿着金沙江靠香格里拉一岸行驶。行驶到离工地还有大约一里多路的地方,有一个拐弯处,两座大桥都看得很清楚。我们停下车来,准备拍照。有两位开车路过的人也在这个地方拍照,说这两座桥真好看。五公司宣传部长熊旺平就给他们介绍了这两座桥的情况。其中的一位女士就问:“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熊部长说:“那桥就是我们修的。”对方连连称赞。


  河里有一片散布着鹅卵石的湿地,有两个人在上面钓鱼。其中一个人打着赤脚,涉过滩地上的小水沟,走到了较远处的江水边。我问两位钓鱼的人:“这江里有鱼吗?”他们都说没有。我想即便是没有鱼,坐在那个地方看一看这两座大桥,也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那里拍摄两座桥比在岸上拍摄更好,一是看桥遮挡更少,二是前面有水和滩地作前景。同时地势低可以显得桥更高。遗憾的就是两座桥看起来有部分叠加,想把两座桥分开一点,就必须往前走,让角度更低一些。可一不小心就踩进了深深的软泥里,鞋子里面也进了水和沙子。没有带鞋子换,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上车再往前走一截,我让司机把我放下来,他们都回项目部,该干啥干啥。我一个人在这里找点拍摄。


  停车处有一个台阶,可以下到水面附近,但是左侧有房屋,有些遮挡,觉得依然不是最好的角度。江边比较陡峭,其他地方树木杂草丛生,没有办法下到河底靠近水面的地方。路边只是在一处干涸的排水沟里,有一点空地,似乎可以站人。从一处因为流水冲刷横卧悬空的水泥电线杆下钻过去,灰土碰落了一身,连相机上也是灰。旁边就是一堆丢弃的垃圾,里面充斥着快餐盒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丢弃的页岩,但是垃圾堆上面盛开着一丛有藏地特色的格桑花,我觉得可以作为前景,就用脚谨慎地摸索,右脚放在前面较低的位置,顶住一个小树的蔸子,后面的左脚站着一小片页岩上,试着把那一丛格桑花放在画面的左下角进行取景。遗憾的是光线不太理想,大多数时候,桥梁后面的山,也就是玉龙雪山的后背,云雾缭绕,是亮的,两座桥梁上面却没有阳光。可是我的后面是一大片云,可以看得见太阳在里面。它有时钻出头来,可是照射的都是桥梁的周边地区。为了等它恰好把光线投射到两座桥梁上,我就站在垃圾堆里静静地等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穿插审阅了
  5点多钟,熊部长和项目上的办公室毛主任(晓明)开着车来接我,我还有点不甘心离开。这个角度的好处是把两座桥分开了。画面就比叠加好看,但是如果从着重表现丽香铁路桥的角度来说,仍然有缺陷,因为它在远处,相对较小。


  工地吃晚饭是6点,所以,工地上的车又通过河中的栈桥把我带到了河的对岸。这时回头,香丽高速公路金沙江大桥全在大片明亮的云里,在晚霞里,路边的茅草也显得格外明亮,随手一拍,便如仙境。再仰视丽香高速铁路金沙江大桥,在太阳的照射下,蓝光闪闪。桥梁的合龙口就在正前上方,肉眼还可以观察到刚刚吊上去的钢梁跟旁边的钢梁还有高差。往对岸看,可以看到一排大字“中铁大桥局向云”,我不是太明白。我在想,难道是说建桥的工作是向云中发展?工地上的同志告诉我,那是一排标语:“中铁大桥局向云南人民致敬!”“云”后面的字被树挡住了。


  为了修建桥梁,建桥工人沿着河坡修建了一条多道“之”字型的施工便道。车辆把我带到了丽江岸主桥墩下面。工地现场只能找到一顶多余的安全帽。我戴上安全帽,沿着一座四周用钢丝网封闭的用钢筋和角钢焊接成的步梯,爬上桥面。桥面上,在“红土地上建桥铁*”的旗帜下,在刚刚燃放完还没有来得及清扫的鞭炮的渣子旁边,还有部分工人在桥梁两侧施工。他们正通过人工把一块块方形的上面有钻孔的钢板提拉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对钢梁进行锚固。


  桥梁的右侧,就是玉龙雪山的背面。据说以前是有雪的,因为现在温度高,都化了,但依然云雾笼罩,在夕阳的照射下,非常富有层次感。我看在这边施工的工人们都没有人去欣赏。或许是太忙,或许是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习以为常了。


  桥梁的左侧是太阳所在的方向,天上一大片白云,有五六个工人挂着高空安全绳在作业,他们工作的身影映衬在蓝天白云上,非常地优美。我蹲在桥面上,不停地用相机和手机交替拍摄。由于蹲得太久,等我站起来的时候,一阵眩晕,我赶忙抓住身边的栏杆。


  在拍摄过程中,我总觉得安全帽上有什么须须在脸上飘动,弄得脸上痒痒的,但是当时顾不及去看。等我感觉好像拍成功了一张照片站起来之后,再用手去摸,发现是一根很长的女士的头发。这顶安全帽之前一定是一位美女戴过的,这时才仿佛觉得里面有香水味。


  这时,我正好听见一位女同志在说话,问工人们吃过饭没有,没有的话她去帮助把饭送过来。由于在专心拍照片,我也没有去看这位女同志长啥样。


  6点多钟,接到熊部长的电话,要下去吃饭。在桥梁合龙口还有较大的落差,工人便将一块窄窄的脚手板翻过来搭上去。这板子中间间隔很大,两边没有扶手,人上下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像我这种背着相机拿着手机的人,要下去并不是很容易。这时正好碰到一位漂亮的女同志过来送饭。我示意她先上来,她却让我先下去,并让我注意安全,还用手扶了我一把。


  项目部就在香格里拉岸桥梁的正下方。河谷里平地非常有限,能有一块场地不容易,但他们把它整理得很精致。办公楼和食堂之间留出一块小场地,安了两个篮球架。有工人在雪山映衬下打篮球,画面很美。这让人联想到,前不久有一所学校,就是在雪山下面踢足球,成了网红,工地这场景跟那学校比,丝毫不逊色。能够体现工人们情趣和品位的地方还有一些,比如在广场的角上还做了两个木质的四方形的亭子,大家吃饭前后还可以坐在亭子上面看看四周的景色,看看手机,或是聊聊天,从形式上看,跟逛公园无异。


  从江底到顶上的项目部,有自建的“之”字型的公路可以绕上去。但是如果是人行,也可以爬台阶,走捷径,只是人有点累。后来我跟项目部的陈实书记聊天说,在这个项目部工作的人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天天在这么美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审美的眼光提高了,以后再到别的项目上去,可能会有失落感。第二,因为天天爬坡爬桥,可能大家身体都很强壮。


  晚上吃饭碰到了昆明铁路局融媒中心的姚老师。他是一位经常到我们工地拍摄桥梁建设进展的人,但依然对工地赞不绝口。他说这个工程伟大,工人了不起,并且把它拍的一些发表在中国铁路抖音号上面的作品调出给我看。我也加了他的
  为了拍摄工作的方便,我们就入住在离工地约10分钟车程的虎跳峡镇上。这家名叫藏缘的小酒店临河,房间的后窗正对着一座桥。桥下水声如潮。翻阅整理图片到深夜,然后枕着这如潮的水声入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你千遍也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