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世界光怪陆离,这里却与年前无异
TUhjnbcbe - 2021/6/30 16:37:00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71022/5781253.html

在甘孜地区流传着一句谚语:“朗德格,沙德格”,用来形容德格家族的权力管辖范围如天地一样阔大。这个家族的统治在鼎盛之际,其领地扩张至今四川、青海、西藏交界的藏区,面积约四万五千多平方公里。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这个家族的兴衰史,而是由这个家族建立的“藏文化大百科全书”——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德格县最西边,与西藏只隔着一条金沙江,东边则是海拔米的雀儿山,是川藏北线进藏的最后一道关口。在上世纪50年代通公路以前,这里与世隔绝,很是一座孤城。德格印经院并非寺庙,也无供奉的主尊,但对于藏地,却是不亚于布达拉宫的圣地。相传绕着印经院走圈就是一个功德,所以四周常年有汹涌的人群,早晚为甚。可不管是信步而走的,还是磕长头的,面容都宁静从容。这种“修功德”是一种日常,无苦无难不悲不喜。▲转经的藏民德格印经院是藏区为数不多仍在用雕版印刷经书的经院,也是中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印经院从年开始,除了中间中断20年外,雕版印刷已经坚持近年。经过代代积累,院内到今日已藏有32万块经版,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依然用雕版手工印制经文的地方。▲经版的摆放极其考究,要按1-的顺序摆放,一旦摆错就会影响个人,对万物也不起作用了现存的32万块经版里,只有几百块的扶手上会有一枚小小的“蝎子”。那是土司家族的印章,只有土司最满意的经板才有这个殊荣,相当于我们年会发的“最佳员工”奖章。有“蝎子”的经版,是印经院建院就存在的老经版,更是所有经版的雏形。▲当时有高僧建议土司家用蝎子章,可保家族万世永昌。除了刻板外,印制经书的纸张也十分珍贵。其制作方法是文成公主从中原带来的,用高原特有的生长在海拔多米的狼毒花制成。这种植物虽人畜不能食,却可让经书不被虫蛀鼠啮,哪怕存放几百上千年也没问题,因此相当珍贵。由于经版经书不耐水火,因此印经院采用了全木质结构,自古不通水电,刻经仅仅依赖天光(日光)。然而工人们仍可以熟练的扛着一跺经版摸黑上下,并从32万块浩如烟海的经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块。▲院内的采光环境大致如此如今的德格印经院,馆藏典籍超过部,除了藏传佛教经典,还涉及历史、经济,天文、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珍本和孤本。其中梵文、尼泊尔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为世界仅有,是印经院最珍贵的国家级文物,也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于德格的文化经典。年来,印经院一直以各教派兼容并蓄闻名于世,从选木雕刻到印刷成册,德格印经院中每天的生活,都与年前一般无异。

经历多年的梁栋仍然美到不可方物

德格的印经人大多是牧民,都很实在,在拍摄《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时,我们曾通过翻译问了不是很礼貌的问题,他们也老实作答。

“你们工资多少呀?”“每天70元。”我再问:“打卡吗?”他们说:“不打的,都自觉”。这里的许多藏民都会卖掉牛羊,来德格印经院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修行。

当地牧民来到这里印经

印经需要三人协作,一人拿版,其余两人对坐,高的负责蘸墨汁或朱砂,矮的负责手拿梭子给纸张压力,把字迹拓印上去。

这是印经院最有仪式感的工作,除了黑墨水由磨墨换成碳素之外,一切都是几百年前的样子。这些印经人们天天如此,但是丝毫不觉苦困,他们认为在印经院工作是一种光荣,和收入无关,是在为佛工作,是为了来世所做的努力。

印经需要将刻板运到二层

▲刷朱砂▲二人协作印经一部大藏经,机器一秒可以做成的事,在印经院里需要6组工人,花费90天才能完成。他们每天印张经文,每张都会3次叩首,并默念经文,这是他们与神明交流的方式。因为这是一件惠及子孙的工作,所以当时刚创建印经院时,刻版工匠们的报酬,是用*金结算的。以前土司时代,土司会把金子磨成粉,撒一把金砂在完工的经版上,抚平,陷入文字罅漏的金粉就是刻版工人的报酬。刻的越深越值钱,刻板的深度代表了使用年限,也拥有绵长的使命。

一块好的经版往往可以用上百年

这里的印经人一辈子都在印经院,印刻自己的虔诚,他们的信仰使他们始终相信,一切都会在生老病死里轮回。宗教和信仰,是藏族人民骨子里带来的,从骨子里融入血液并根深蒂固。在《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中,我们曾拍摄了匠人彭措泽仁的故事,作为德格年纪最大的刻经人,他24岁时,就跟随父亲的脚步到了印经院并掌握了印经的手艺,便一直留在了这里。因为父亲告诉他:“佛说,认真地刻每一个字,可以洗清自己的罪孽”。刚进印经院学印刷的彭措,因为总印错挨骂,父亲每次都告诫他,要把自己弄干净再去印经,把口水溅到经文上,是对神灵的不尊重。因为神灵对于藏民来说,是一生的精神所托一块保护得好的经版,可以使用上百年。但旧经版也无法避免因年岁悠远而再经不起被磨损,所以新刻大藏经,是彭措这代刻经人的工作。作为佛经总集,大藏经有将近十万块经版,浩如沧海,这几乎是一名刻经人,接近一生的命题,

每一次完工,他都会头顶经版默诵经文,这是他和佛沟通的方式。

“刻写经文就是造福众生,就是在做善事。”彭措泽仁一直把这句话刻在心间,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他说,自己要把印经板刻下去,直到不在人世的那一天。彭措家住印经院后山,直线不过一里地,但是他每天都会多绕上几倍的路程转大经回家。因为彭措相信,转经是维持心智的基础,刻经需要他心无旁骛。彭措泽仁老师对世界的理解简单直接,除了德格的刻经生活,一切别的林林总总都统称为“外面的世界”。在他38年的刻经生涯里,有很多同期的或者晚辈,有的去了“上面的世界”,有的去了“外面的世界”。他说他可以去开车去做裁缝,赚的都多一些,然而只有刻经是他愿意做一辈子的事情。“刻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我会想念以前跟我学印刻的人,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人已经老到看不见了,现在就我一个人还可以刻经,一个人活的时间并不长,我会一直坚持刻经,直到看不见了为止,我不会孤独,因为佛在陪我。”-END-图片未标注的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想发现更多大美中国县域的内容赶紧星标置顶我~新县志,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浙报集团钱江晚报钱报有礼战略合作的内容平台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光怪陆离,这里却与年前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