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我的扶贫故事文骞西出折多远赴德格
TUhjnbcbe - 2021/7/11 3:26:00


  “我的扶贫故事”栏目第32期,我们对话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派驻甘孜州德格县水利局专家组成员文骞同志。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技术帮扶故事。

西出折多远赴德格

脱贫攻坚青年不辞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文骞

(水利厅派驻德格县水利局专家组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水利青年,个人理想与奋斗方向能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件幸福又幸运的事情。于是紧跟前辈们的步伐,我也踏上了脱贫攻坚之路。

新的征程,为百姓谋幸福不怕吃苦

翻越米的折多山垭口


  年5月27日下午1点左右,在翻越海拔米折多山垭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高原的“热情”。头晕脑胀,像有个大石头压在胸口,喘不上气,心里也有点害怕和紧张。当车窗外红色的标语“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映入眼帘时,我不禁想到,为民族地区百姓谋求幸福,竭尽所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不就是我来这的目的吗?我不能在出征的路上就倒下。这红色的誓言正如一针强心剂,让我慢慢打起了精神,克服了初到高原的不适。

两保一建,推动脱贫攻坚落地落实


  保民生,助力保障贫困百姓用水安全


  刚到县水利局不久,我和水利局同事就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对全县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徒步上山寻找人饮水源点

检查取水桩


  要保障全县贫困百姓的饮水安全,水源点是关键和重点。我和水利局同事就到每一个有水源的山上去看,汽车上不去的我们就坐老乡的摩托,摩托也上不去的我们就走路。“必须亲眼看到水源点”,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通过“5+2”“白+黑”高强度的实地调研,走村入户倾听老乡诉求,我们收集了全县26个乡镇的基础资料,重点分析了户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的困难成因,总结出年久失修型等“八种缺水类型”并提出完善的技术措施。工程实施期间,我们坚持到施工现场指导检查,在驻村的水利援藏干部的积极配合监督下,从工程程序、施工质量、施工资料等方面严格把关,有效促进了项目有序推进。年底,全县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工,项目实施覆盖全县26个乡镇、个贫困村、69个非贫困,有户人受益,占全县人口的45%。


  年2月18日,德格顺利“摘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高兴坏了!不仅为德格全县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而高兴,也为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有了一个好结果而高兴。


  保安全,洪峰浪尖水利人奋勇担当

参与色曲河抗洪抢险


  年7月12-14日,德格县遭遇连续暴雨。突如其来的暴雨考验的不仅仅是水利工程的质量,还有水利人的坚守与执着。汛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责任,作为水利人和*员干部,我们时刻冲锋在防汛抗洪一线,积极投身色曲河抗洪抢险一线,一边配合抽水机抽排积聚的雨水,一边扛着沙袋筑牢防洪堤。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又到白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水利人无惧风雨,奋勇迎战,不忘使命勇担当,用智慧与汗水,铸起一道道坚实的防线。


  建工程,助推水利基础设施落地


  德格是个神奇的地方,每年还未到冬季便开始下雪。一天,我正乘车行驶在前往温拖水利工程的路上,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的天气,刹那间雪花漫天飞舞。


  4个多小时的车程,需要翻越海拔多米的雪山,车窗外雪花洒洒落下,寒风凛冽,使得我高原反应异常严重。我不得不紧靠在车窗上小憩,极力克服来自高原反应的不适症状,同时在心里默默地念着:风雪天气更是工程推进的关键时刻,此刻的“瑞雪”正在预兆“丰年”,唯有披雪前进,才能不负期望。


  温拖水利工程是德格县第一处中型骨干水利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工程施工进度直接关系着灌面1.77万亩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建成,关系着沿岸农牧民的增收受益,关系着雅砻江流域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进度目标是我最关心的事。


  到达工地后,我不顾休息立马投入工作:检查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听取现场代表报告,指导解决施工困难,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寸功以达盈丈,通过一次次现场检查指导施工,我们确保了温拖水利工程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来年按计划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助力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雪落虽无声,踏雪却留痕。

一面悬崖一面峭壁的科山路


  年4月22日晚,一个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划破了深夜的寂静。汛期来临之际,我最担心的就是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接到电话后我立刻赶往白格堰塞湖堤防工程施工现场,在工地现场,我一边借着手机电筒仔细研究施工图纸,一边听取参建代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和目前的施工困难。同意现场设计代表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后,当机立断组织参建各方商讨调整施工方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主汛期前完成了水下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

与参建各方研究施工方案

授之以渔,一对一做好传帮带作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刚到县水利局的时候,同事们叫我“文工”。通过工作中逐渐增多的沟通、交流,一对一指导帮助刚毕业的入职大学生,以及分享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同事们对我的称呼渐渐从“文工”变成了“文老师”、“文哥”。感受到大家对我的称呼由陌生变得亲切,我觉得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帮扶单位省水利厅、人民渠一处的一种认可。

回望德格,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收获


  “不到德格,未见康巴”,这是德格的一句广告语。康巴,字面就是康巴文化的意思。但是对我而言,“康巴”是一份历练、一份耕耘和一份收获。


  宝剑锋从磨砺出。还记得领导来慰问的时候,问我生活和工作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我说,有困难,但是都可以克服。是啊,远离家庭的温馨,远离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远离熟悉的工作岗位,来到多公里外的高原地区参与扶贫工作,谁会没有困难呢,谁会不想多陪陪家人、多一些闲暇时间呢。但是每个扶贫干部都是勇敢的、坚定而无畏的,因为我们知道,既然选择了脱贫攻坚,就注定会付出更多。艰巨的工作任务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只会更加磨炼我们的*性和意志,增强我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白格堰塞湖堤防工程施工前后照片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近两年的扶贫工作中,我克服了德格高原气候不适、生活环境不便、语言交流不畅等困难,协助德格县水利局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德格全县26个乡镇贫困百姓用水安全问题,推动了德格县10余个水利工程建设,保障了德格县安全度汛,用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德格全县贡献水利力量。


  有所丰收有所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虽然失去了部分闲暇的时光和家人的陪伴,但是我收获了帮扶地的顺利脱贫,收获了各级领导的真切关心,收获了扶贫战友和水利局同事的深厚友谊,也收获了德格人民对我工作成绩的认可。能够参与完成脱贫攻坚这件载入人类历史的使命,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西出折多,脱贫攻坚,不到德格,未见康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故事文骞西出折多远赴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