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安全帽,身穿最耐脏的工装,脸上的灰尘还未褪去,无论三伏数九,无论脏乱危险,他们总把生活一天一天过成踏实日子。他们——农民工,城市中最不可或缺的群体,乡村中最受欢迎的群体,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盼望,为家国建设贡献着一份力。在德格县俄支乡,他们为了“打工经济”而来,异地异乡也有安全感,即使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也会露出让人动情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有一群人与之同在,那群人——公安民警,为了“平安建设”执着坚守。
这些日子里,民警与修路工人同时到岗的情景,生动展示了德格县公安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中的温情细节。
“守路人要保护好修路人的安全。”5月9日以来,国道线俄支乡路段进入施工阶段,为确保工地顺利施工,俄支乡派出所民警在施工现场设立临时执勤点,与农民工在一起工作、生活。
众所周知,在路面刚铺上沥青时,温度可达到多度,车辆只得待温度降下来后才可通行。在这期间,因不了解情况,施工人员与过往车辆往往有着一定的隐形冲突。
在施工现场,除了一张管制通告外,民警就是一块交通标识牌。一线民警告诉我,最初工人与过往车辆驾驶员之间有过一些摩擦,但在民警的化解下,很快握手言和。
国道线,通往青海玉树,也是俄支、俄南两个乡出入的主干道。在过往交通工具中,摩托车占据多数,轻便、灵活的属性,也决定它大路小路都可行的特点,尤其施工现场,更容易引发摩擦。民警值守在施工现场,一来是更好的保障顺利施工,二来是预防矛盾纠纷产生。
此外,民警还在施工现场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备有泡面、开水和高反药品。“刚设卡那会儿,很多群众不理解,有情绪。”据一线民警讲述,过往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闹情绪到目前的服从安排,便民服务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施工时间有多长,他们的守护就有多长。民警周希君说,上午8时许民警和工人们一起到岗,傍晚18时许一起离岗,这十多天以来,民警和工人们循环着同样的工作模式。工作期间,除了中午有两个小时的放车时间外,其他时间都是管制时间。
“现在过往车辆驾驶员到执勤点时,就算在车里睡着等待,都不再闹情绪了。”便民服务点在服务过往车辆驾驶员的同时,也能够照顾到务工人员,很多时候工地里没有开水了,工人们就来便民服务点取水,还有吃泡面等。
“有警察在,我们做工就安心;工地上有什么事儿找他们准行。”这是工人们对民警的印象。此外,工地负责人还将民警热心服务的工作画面拍成照片,发表朋友圈点赞民警的温情守护。
生活要继续,建设也要继续,他们在泥土里打拼,撑起建设家国的一片天——他们,是农民工;而民警的执着守护也在见证农民工一身稀篱的鏖战岁月,还有背后踏实的笑容。
我为群众办实事
温情多一点:
曲芒阿娘,是德格县中扎科镇人,今年68岁。一年前,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本身幸福的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
设立“服务群众岗”。这是5月16日德格县公安局出台的“十条便民”措施之一,便民措施出台后,中扎科镇派出所立即拿出行动,帮助更加需要的孤寡老人。
5月18日,民警们自掏腰包凑钱购买了粮米、清油等生活必需品,来到了曲芒阿娘的家中看望慰问。随着民警们的带来,曲芒阿娘家开始热闹起来,让老人体会到了久违的亲情。
老人腿脚不利索,而又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到老人家里后,民警们没有闲着,而是帮助老人清理园前杂草、打扫门前碎土、修整老化电路。
近期,正是虫草采挖时节,很多孤寡老人也无人照料。民警们在慰问的同时,更多的是开展暖心交流,给老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抚。
向前看向前走生活中我们陪着你留不住你的终老但绝不让你孤独来源:*工科、俄支乡派出所、中扎科镇派出所编辑:吉佐审核:冉霜审定发布:邹雪红请点亮“在看”,分享德格公安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