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张婷婷进入成都日报社。年,从一名普通记者,成长为成都日报社“最年轻的首席记者”。年,从要闻(时*)部副主任转战为锦观编辑部主任。年,获评中宣部“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称号。17年*报从业经历的浸润,磨砺了她的专业、也见证了她的成长。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初到锦观
机遇与挑战并存
年,成都日报社“锦观”新媒体项目启动,张婷婷加入筹备团队。
年1月,在报社改革安排下,她从要闻部转战锦观编辑部,担纲锦观平台提质增效的“二次创业”。
作为报社倾力打造的一款新闻APP,锦观既要深耕新闻内容,体现*报的价值选择,又要在全媒体时代大幕中显山露水。张婷婷清楚,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改革是艰难的,但突围与转型是必须的。”
当时,锦观编辑部有20余人。经由前期磨合,编辑团队自理能力非常强,这股力量在以时*要闻为主、风格严肃沉稳的锦观中已蓄势待发,期待着蓬勃向上。
张婷婷清晰地感知到,方向和力量就是转型的机遇。同时,报社对锦观进行人员充实。加入设计、美编,评选4位首席编辑,最终形成33人主力团队。
加入锦观后,她感言,“非常幸运,遇到这个三观一致的优质团队”。
▲外出采访、摄影的张婷婷她坦言,“以前在要闻主抓文字,加入锦观后,则要把控图文、视频等内容,难度更大,但也很快习惯了这种模式。
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刻,她必须迎头而上,乘风破浪。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突破进阶
攀登中实现超越
改革、转型是一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年上半年,张婷婷在摸索中找到了一个方向。
这位既爱奶茶又爱咖啡,既爱口红又爱护肤的时尚达人,欲以全新的审美标准铸就更美的锦观——对整体设计风格进行众多优化,每一处都尽显高级感。
那时,锦观生产的系列新媒体产品形式表达多样,有图文稿件、海报手绘、视频音频、H5、直播等。但是经过半年尝试,她和团队共同意识到“方向或有偏差”。
“再精美的形式,如果脱离了优质的内容,也不过是一个空壳。”察觉到问题后,张婷婷迅速着手改变,“我们要回归内容为王”。
她更加聚焦“上海发布”“解放日报”“川报观察”“每日经济”,研究并学习同行经验,当机立断必须做出两大改变。
第一,要有形式,更要有内涵。
第二,团队群策群力,想选题、抓热点。
改变,就现在!
很快,《成都十二时辰》来了。由寅时至丑时,一座城市的勃勃雄心与岁月静好纷纷落于锦观笔下画中。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经由这则爆款产品通过受众指尖浸润到大众心田。
接着,《成都为什么东进》接踵而至。时间长轴中,一座城市的底气与豪情、深谋与远虑,通过年文化内涵的积蕴,点燃了人们对成都格局迎千年之变的好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