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择吉纲领
柱中清秀和顺正。
用神办得清。
动中观生死。
旺主配旺宾。
柱中寻禄马。
生克看六亲。
善星除恶*。
催丁富贵论。
格局专何主。
龙穴脉配均。
砂水峰峦合。
补缺与填空。
此择吉纲领,必须熟练和灵活运用。
二、择吉主宾
正体五行择吉以山方为主,次以日干为宾。
三、择吉格式
正体五行择日格式:自缢形格、自撞格、曲尺格、自坠格、自尽格、自溺格、自焚格、绳索格、困死格、天罗格、地网格、争财格、赶逐格、开墓格、四制格、生出退流格、克出退流格、生入克入格、三奇格、双飞格、天地同流格、等等吉格和凶格。
此等格局,灵活运用、妙法无穷。
四、旺、相、休、囚、死
择日必须弄通和重视一年四季,金水木火土的旺、相、休、囚、死。
春天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
夏天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
秋天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冬天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五、二十四山正体五行
北方亥壬子癸四山属水,
东方寅甲卯乙巽五山属木,
南方巳丙午丁属火,
西方申庚酉辛乾属金,
辰戍丑未艮坤属土。
这是正体五行择日的基本原则和定位,正体五行择日是日子地理上的根和骨,是日子地理上的精华,必须要深刻研究和重视。
六、金水木火土五山
1、金水木火土五山平衡关系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金能克木、木多金缺,金弱遇火、必见销熔,金强得水、方掘其锋,金强火练、方成其器。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木能生火、火多木焚,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弱木见金、必为砍折,强木得火、方得其颜。
水赖金生、金多水弱,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水能克火、火多水热,水弱逢土、必遭堵塞,水强得木、方泄其气。
火赖木生、木多火烈、火能生土、土多火晦、火能克金、金多火感、火弱见水、必遭熄灭、火强得土、方制其倘。
土赖火生、火多土瞧、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弱土逢木、必遭顷斜、强土得金、方制其害。
2、金水木火土五山调理方法
金山旺、木泄、水泄、火制。水山旺、火泄、木泄、土制。木山旺、土泄、火泄、金制。火山旺、金泄、土泄、水制。土山旺、水泄、金泄、木制。
七、连干吉凶
十干相连,其吉凶是在于疾病。
甲乙木压丙丁焚、戊己墙垣土压身、庚辛刀斧兵戈战、壬癸波涛沉溺人、甲己桥崩兼山淹、乙庚锄铲销枷纷、丙辛汤火乾池溺、丁壬脓血船筏奔、戊癸雷警兼鬼火、十干合并见凶神。
甲丁两见火烧屋、甲丙重重火烧魂、乙丙两见风热死、乙丁两见毁衣巾、两戊重见多湿热、两己双双血盆墩、丁戊血毒疤痕死、丁己重重灰石伦、戊庚再死崩石砖、戊辛桥滔两重田、己庚讼苦为双见、己辛牢狱祸连连、庚壬痨血因双见、庚癸污清再见频、辛壬重见多寒虚、辛癸双逢斗殴论、壬甲风魔重见看、壬乙柱亡两见真、癸甲风抽双主骨、癸乙妖邪两度亲、丙壬二申干戈起、甲癸二酉钨箭倾、乙壬二午风痰疾、乙癸二未滞六筋、两乙二未风让病、两甲二午火绕身、丁己腰疮两己并、丁甲缓脾见两辰、戊丙二辰*肿症、戊丁两卯讼等嶙、己丙二重见弟怨、己丁叠见暴亡人。
八、课例欣赏
1、天干比劫,忌见财
早两年我在大成圩评一课,过去旧日课,新居进宅用,列课如下:
水向峰龙
时日月年
丙午丁末甲午辛巳丙山
果花苗根
本课日子丙山
根据正体五行择日的理论知识评论,山家属火,取夏天五月时令,坐家与时令比和无生无克,表面看来时令当旺,巳午未南方秀气,日禄归时格,似合吉格也。但殊不知犯比劫在干忌见财,劫比相争祸重来,兄弟争财命案至,妇人更有淫自来之祸。
以我浅见,本课日子主家用后,应百事无兴,兼病痛增多,果然不出我所料,现在不但还不清造屋时所欠下的债务重重,且欠下的债务会越来越多,目前有如雨天披棕衣、越披越重。
2、六阴朝阳吉格
我年在镇隆圩评一课,申山兴工造宅旧日课,主家由过去生产队时,食统销粮的困难户,如今改变成为千万富翁,列课如下:
时日月年
庚午己巳己巳己巳,申山
果花苗根
详观本课格,申山属金,取四月夏天火令用事,表面有理应不妙之感,但柱中组合地支三巳一午,生旺天干三己土,土生申金,四柱流通,可喜得化杀为权,最美者,日课组合为六阴朝阳格。也可称为六翠群英格,成格成局,三己天干禄居时,时上庚金禄居山,与坐家相合有情,满盘禄贵交驰,生旺山家,合乎正体五行择日,柱中清秀纯正和柱中寻禄马的基本原则,以我浅见,本佳课申山用后,可改变现状,使将来儿孙后代,发富发贵,前途光明无限量,之上上吉课。择此课格地师者,达到当代名师水平,可喜可贺。
3、群凶聚*凶格
本镇四方田村何先生,用丁丑年三月时令,癸山新居进宅用之、住后马上起病,不到两年之内宅主命归*泉。列课如下:
时日月年
癸丑戊子甲辰丁丑,癸山,
果花苗根
分析本课格:按正体五行论,癸山属水,三月为土旺当令时期,年支丑土,月支辰土,日干戊土,时支丑土,子与丑合化土,年月日时皆属土,犯群凶聚*格,再加上戊土日干,强根注脚,持三月土旺时令之势,土练如绳,又犯天罗地网困死格,对山家克泄过量,用后财丁俱丧而败之。
4、开墓门凶格
开墓门之日课,(八卦一样论)时日月年,乙丑甲戍癸未庚辰,犯开墓门的日子,必然损丁破大财。
甲乙见金墓门开,
丙丁见水哭哀哀,
庚辛见火孝服来,
壬癸逢土难逃避,
男女遇之定有灾。
本课格庚癸甲乙干,地支辰戍丑未局,四大墓库,犯甲干见丑未,已开木墓也。
因此,用本课日子兴工竖造和新居大楼进宅者,除非主家风水命运特别过硬,否则总有损丁破财,祸不单行败北之患。
5、赶逐无依凶格
赶逐无依格,时日月年,壬辰丙子庚午甲申,此甲庚丙壬干,辰子午申支,天干地支重重迫压,克出俱不停,为赶逐无依最凶格也,用后多生忤逆,自作自缢,内外不和,冷退不吉,退见退败,丁财两损。
赶逐无依课最凶,干支逐克势忽忽。
时师用此真含恨,贼子奸臣出此中。
6、连茹生进催进吉格
连茹生进催进格,时日月年,甲寅癸亥辛酉戊戍此课连茹生进吉格也,上下生进,禄贵盈门,官印相生,日主健旺得宜,定主大创宏基,百福骈临,用后应子孙兴隆,财丁贵寿,永无衰替,应其速固,上吉美善之课也。
7、天干三奇吉格
1)、天干三奇格,时日月年,癸未庚子戊辰甲申,金山,此课格组成天干三奇甲戊庚,喜得未时是甲戊庚之贵人时,地支合成申子辰水局,又喜得时上天干透出癸水之英,群贵俊秀大格也。成格成局、此上吉完美之课、金山用后富贵立至、万古千秋盛。
2)、时日月年,丁未丁卯丙戍乙亥择此课格午山用,天干乙丙丁三奇插天,地支全亥卯未木局,年干透出乙木之英,年支亥水为丙丁之贵,合三奇择日得禄得贵,上上吉课。火山用之又得发财立见矣。
8、六萃群英吉格
六萃群英格,时日月年,庚辰庚申庚申戊申,戊庚申辰,三庚插天,三禄聚支,又称堆禄格。柱中八字清秀,同属相生,又无相克相冲之病,谓之群英之吉格也。水山用者,子孙可孝顺,福禄永贞,财丁贵寿,富比石崇,光辉无量,前程无限。
9、双飞蝴蝶吉凶格
1)、双飞蝴蝶吉格,时日月年,乙亥甲寅乙亥甲寅,此谓双飞格,水木相生,生蝶也。天干甲乙同属,地支逢合,雌雄相应,为排行吉格也。课中甲木日干禄于寅,生在亥,木得亥水滋生,名为活鹦鹉。若能配合形局,得龙山向水合者,发福富贵无敌,惟甲寅二山最隹,其余酌用可也。
2)、双飞蝴蝶败格,时日月年,癸卯壬寅癸卯壬寅,天干壬癸与地支寅卯相连,为双飞蝴蝶格。而且水木上下相生,殊不知壬病寅、死卯。即使癸水生卯,而败于寅,又犯四柱绝无根脚之论。壬癸之水泛滥无依,主应败家之子,任其泛滥成性,目无尊长,散荡他乡,纵有家财百万之厚,亦会化空致尽。
10、贵人登天门吉时
贵人登天门时,这是最吉之时。贵人登天门,日宜阳贵,夜宜阴贵,否则阴阳反背无力。正月雨水太阳在壬亥,登明天月将。二月在戍乾,河魁月将。三月辛酉,四月庚申,五月坤未,六月丁午,七月丙巳,八月巽辰,九月乙卯,十月甲寅,十一月艮丑,十二月癸子。
若正月雨水用事,太阳过亥宫,即以亥为天月将,得贵人登天门之时者,是最吉之时,如庚山用,时日月年乙巳丁酉丙申丙戍,此课天干乙丙丁三奇插天,年月丙火禄在时,丁酉日主坐贵临长生,时上乙木贵在月令之提纲,巳酉会半金局助山,柱中组合申酉戍,为西方秀气格,最美者丁酉日主用乙巳时,又得贵人登天门之吉时,得吉上加吉,预卜本课日子庚山用后,应百事顺利,有财源广进之喜。
11、天地合德格
天地合德格,己巳甲申己巳甲申,上四合化土,下四合化水,土胜水,固不能上生木,甲木受申金克制,己土巳火剥浅,似吉实不吉也,此总化论之,甲己化土,土水相战,亦属不吉,若欲用之,惟土金山,有妻无子,子山世代伤妻,因甲木无根之故,后必有推墙压壁之患,而至于绝也。
庚辰乙酉庚辰乙酉,此上下皆化金,乙绝无根,不同上甲申日支藏有壬水,又巳申合化为水,上滋甲木可一浅相迎,此乙木被酉庚连成绳索,若作金山才知丧子,天罗地纲俱备,有囚狱铁食之灾。
壬寅丁亥壬寅丁亥,上下皆合化木,且木旺于春,似属上吉,为嫌亥壬四字曲折如绳,收年日丁干,困缚抛掷,火山用之,兄弟子孙遭迫困死,木山两寅沉没,水太多则木必沉,多被水淹,难以屁是,只用水山得两壬比助,两亥禄扶最吉,而屡代不免伤妻,倘非水山,妄用此课,不特困水绳沉死亡,尤又风入心膈之病也。
辛卯丙戌辛卯丙戌,此上化水下化火,丙火临春当旺有气,不畏入墓,丙山巳山可用,木山克浅,木不透干,总有财丁不免,子孙奸匪,借丙辛合化之故耳,火山总属上吉,然丙以辛为妻,干支俱合多主淫,淫乱而妻亦奸邪也。
癸亥戊寅癸亥戊寅,此上化火,下化木,火木相生,火生在寅,水山中木山丁火可盛,财损而妻多病,因冬有戊土,自坐寅支上克,左右贴剥过甚,戊土受迫,主有木压汤火水溅之危,更有雷惊鬼火之应也。
12、天干三朋格
天干三朋格,丙辰戊午戊午戊辰,此格以禄贵生旺为吉,而地支亦为两支,凡三支者小格也,凡支有混乱者,又用别格用神选取,以为杂格而论,非为上格。
13、地支三朋格
地支三朋格,癸丑壬子戊子庚子,内有三子一丑,三子一申,三子一寅,三丑一亥,三丑一巳,三寅一子,三卯一戌,三亥一戌,三卯一亥,三辰一酉,三酉一巳,三辰一寅,三未一午或一合或一马一生一贵,方成三朋格,亦一支透干,若无一枝透干,则以杂格取用耳。
14、地元一气格
地元一气格,丁酉辛酉己酉丁酉,此地支一气,要堆禄、堆贵、堆马、堆财、合堆旺,堆长生,堆英气,方是正格,不同须特地支一字透干,若无地支一字透干,则为困格,难以秉英卓达,乃别路用选,为小格也,干头虚弱,难受地元一气亦凶,非尽以一气为吉也
正体五行日课正五行日课是讲究方位的。如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等。还讲究季节、春天木旺,夏天火旺等。我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些五行的质量不一样,密度不同,它们所处位置也应该不同。我们把一些铁粉、坭粉、水、朩头、同放在一个容器內充分搅匀后让它静止下来沉淀。我们就可以看到最底下的是铁粉、铁粉上面是坭粉、坭粉上面是水、木头则浮在水的上面、木燃烧成火、而火又在木的上面,这说明五行的密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同。而《周易》排六亲也是用这种五行去排的,我所说的正体五行就是指这种五行。择日真谛择日之真谛,在于阴阳五行,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世间万物离不开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日子,在于日干对其他七个字的生克刑冲合化的关系.可分为:1、死日课:日主处死地,周围无生无助,一遍克泄,日主有死无生者,即为死日课。例:辛亥-庚子-丙子-己亥。日主丙火生于冬,处死地,无生无助,一遍克泄,为死日课。2、衰绝日课:五行过了旺令为之衰,发泄而尽为之绝。凡是衰绝日课均为日主极弱,不得令而生助极少或全无,一遍克泄全无生气。例、戊寅—甲寅—庚寅—戊寅。日主庚金生于春,处休囚之地,地支四寅财星特旺,年、时戊土贴身寅木所克。3、旺极日课:日主得令,比劫重重,无克无泄。或有财,而财处死地或被劫夺。极旺易折,所以凶也。例、庚辰—乙酉—庚辰—乙酉。庚金于酉月,得令而旺,无克无泄。财是乙木又被合处死地,故财全死。为旺极。4、生尽日课:年干无根、无生,只有生其它干支的份,无其它干支来生,其元气被泄尽而死。这种日课一般是宅主或宅父有灾,甚至死亡。例、戊寅—庚申—庚子—庚辰。戊土生于申月,休囚之地,土生金,金生水,完全被泄尽,即使寅申相冲,贴身之寅木不克年干戊土,亦是元气尽失,为生尽日课。宅主死于非命。5、反骨日课:日柱干支克年柱干支,或时柱干支克日柱干支。如单冲或单克,不太明显,如果天克地冲,就非常明显了。有的人虽然发达了,但父母却饥寒交迫,终日以泪洗面。例、①己未、丙寅、乙丑、甲申。②乙亥、壬午、辛巳、戊子。①此为四冲日课,年与日冲,月与时冲。因日与年形成天克地冲,木旺克土,明显为反骨日课。6、催官日课:以日主旺官强为最好,如果日主不旺能调出官印相生亦好。例、①戊寅、辛酉、乙亥、丙子。因为金秋酉月,金最旺盛,不易流通,故用亥子半会水局,天干丙辛合水,作通关之印星,形成官印相生。金生水,水生木,乙长生于亥,强根于寅,而寅亥亦合化木,故日主由弱变强,胜任关煞,达到催官的目的。②己卯、丁卯、丙子、壬辰。丙火在春二月,木旺火相,丁卯为干木易燃,故丙火为旺,坐于子水,为丙火之官星,加上子辰半合水局,透出壬水,官杀虽不言旺,但已是强了。该日课为身旺官强故能催官。7、文昌日课:文昌日课一般是为正在读书的孩子服务的,同时要结合宅局的文昌方位,效果才较明显。文昌日课要求:1.日主旺,食伤强,泄气有力。2.日主弱,要有根,印星得力。例1、子四柱:丁卯、丙午、丙辰、戊子,日主丙火生于夏,得令很旺,年上丁卯木生火,旺上加旺。日得坐下辰为湿土泄气,时柱戊子又为湿土泄气,所谓比劫重重喜食伤,聪明之造也。择日课为:丁丑、癸丑、己巳、壬申。日主己土正合学子用神,于十二月为湿土,可泄学子强旺的火气,日.时支巳申合化水,年.时干丁壬合化木,年干又通根于日支巳火(合七分留三分),形成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四柱流通有情吉!四柱流通则思路畅通,主聪明。四柱闭塞,主痴呆。例2、日课:丁丑、己酉、甲子、丙寅。秋金旺,木处死地,故甲木日主极弱,要官印相生。选择甲子日坐下为印,能化金克木,时柱有强根寅木,透出丙火,使金不寒水不冷。按五行而论,火生土,土生金(当令),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循环相生流通有情,故为文昌日课。8、催财日课:1.日主旺,食伤生财或财合成局。2.日主弱财旺,要通根透劫。例1、庚辰、乙酉、庚寅、丁亥。日课年月天干乙庚合化金,地支辰酉合化金,金秋金极旺,故要食伤生财,才能成为催财日课。坐下寅木为财星,时支亥水为食伤,形成金生水,水生木,即食伤生财。例2、辛巳、甲午、甲戌、丁卯。日课以火为最旺,甲木生五月为弱,故用卯时作其强根。例3、戊寅、乙丑、庚辰、乙酉。日课乙庚合化金,辰酉合化金,于金库丑月日主旺。但冬天水旺木相,年寅透乙木为财,亦为旺也。主旺财旺,当然为旺财日课。例4、庚辰、戊寅、丙午、丁酉。丙主寅月坐午支,寅午半合火局,日旺,酉时透年干庚金为财,食伤为戊土,以年支为根,。形成火生土,土生金,即日主旺食伤生财,旺财格也。例5、庚辰、癸未、乙亥、己卯。日主乙木在未月,为休囚之月不旺。但地支亥卯未合木局有强根,故为强。未月土旺,成了木强土旺的格局,故催财之信息很强。例6、辛巳、辛卯、丙戌、己丑。丙于二月为相,卯戌合化火为根,故丙火强旺。时柱己丑为食伤,关键巳丑拱金为财,透出两辛有食伤生财之意。故为催财格。例7、辛巳、辛卯、乙未、甲申。乙木在卯月透甲,日主强旺,坐下未财,巳未半会火生财,可生财。时支申金,透出两辛为官杀,可催官。巳申合化水,使五行齐全生生不息。该日课以催财为主,催官为次。例8、戊寅、乙丑、甲子、丁卯。甲于冬,水旺木相,寅卯为强根,故日主极旺,戊财通根于丑,时干丁火生之,弱而有生助。用此日课能达到催财的目的。例9、庚辰、己卯、乙亥、癸未。亥卯未三合木局,又在春,卯辰半合,日主很旺。该日课己土为财,以辰.未为根。例10、己卯、壬申、辛丑、癸巳。日主辛金于申月旺,地支巳丑拱金,日主强旺,而财星卯木只有年上一点,相对非常之弱,如以日课本身来论,不足以催财。宅主四柱财旺成局,不需再增加了。不能用,如果这样,那么,逢到破月什么事都不能干了!9、三刑日课:三刑,主刑事犯罪。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三刑日课主的是伤灾。1.天干三刑:壬甲庚、癸丁辛天干三刑。2.地支三刑:①子卯刑,两子见一卯或两卯见一子成三刑。②寅巳申三刑。③丑未戌三刑。④辰、午、酉、亥自刑,三个辰、三个午,三个酉或三个亥相见才为自刑。自刑主自己害自己。例1、庚辰、甲申、壬子、戊申。天干壬甲庚为三刑,甲戊庚为三奇。用此课水太旺,又犯三刑,必有凶祸。例2、丙子、辛卯、壬子、庚子。显然是三子刑一卯之日课,此为无礼之刑。而年干丙火受三子之克,丙辛之合,月支卯木与三子相刑,又被水之湿,湿木难燃,无法救助丙火。故家中老者病故。例3、庚辰、甲申、壬子、戊申。论此日课为三奇日课,因为甲戊庚三奇全。岂不知却犯了“壬甲庚”天干三刑,申子辰三合水局,汪洋大海怎能不凶?这样的日课,如果命运不好,肯定损丁败财。10、三煞日课:三煞有方位三煞,年月三煞。例1、庚辰、甲申、丁巳、丙午。按正五行而论,年月申辰半合水局,日时巳午半会火局。身弱财旺官强而自身通根透劫,是旺财并催官之日课。但按神煞而论,申子辰年月煞在巳午未,该日课既犯了年三煞,又犯月三煞,应为大凶之日课。例2、庚辰、丙戌、丙午、庚寅。很多日师说,该日课绝对年能用,因为辰年戌月为破月凶。而申子辰年三煞在巳午未,又犯年三煞凶。再加上两丙克两庚,财处死地,不但不能旺财,而且会退财。而事实用了此日课效果不错,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破月均正宗五行日子我们选日课之目的就是趋吉避凶。趋吉者,迎接吉神也。避凶者,就是要避开凶神恶煞。因此,在选评日课时,一定要注意检查日课是否犯凶煞等。(1)、阴宅日课:最忌冲山、三煞、阴符、克山运、冲丁煞、剑锋煞等。(2)、阳宅日课:最忌冲山、三煞、阴符、山方煞、浮天空亡等。(3)、修造方日课:最忌大小月建、山方煞、三煞、太岁堆*、冲丁煞、巡山罗猴等。(4)、开门开水日课:最忌三煞、冲丁煞、消灭煞等。神坛社庙课作格宜忌:不管是神坛或是庙宇者,其立向和课格都是与一般阴阳宅有所不同。神坛庙宇立向要坐龟甲空亡线,方能显灵。神坛日课,日支要辰戌丑未;而庙宇日课:日支要子午卯酉四正。香火堂日课日支则要寅申巳亥四大长生。大月建煞:子午卯酉起艮乡,辰戌丑未起中央,寅申巳亥坤位发,逆布九宫定煞详。小月建煞:阳年中宫阴起离,阴阳二年并顺移,九宫数去遇何月,到此一宫煞小儿。不论大月建还是小月建,皆忌修造动土,开山立向不犯为妙,但安葬不忌。我爱你中国我爱中国我爱共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直攻北京。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我爱你中国我爱中国我爱共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直攻北京。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我爱你中国我爱中国我爱共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直攻北京。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三僚堪舆风水文化
三僚杨公风水培训班
三僚村,自杨公(杨筠松)、曾公(曾文辿)、廖公(廖金精)三位传奇的风水界泰斗级祖师爷隐迹于此,便不再平凡。杨曾廖于此开基立著,并将风水术广布于民间,救贫济世,终成一派,曾廖二姓更是将风水术列为家传,世代相承,从唐朝末年到近代逾一千多年,期间出过国师二十四位、明师七十二位,白衣奉诏者三十六位。年,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更是在三僚村召开,并将三僚村评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风水行业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替天行道、为民造福的职业。有缘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首先要有真才实学,掌握杨公风水学真谛,更需要正宗的三元理论和明师的现场指点,杨公理论是中国风水学之根本,是纲领,是检验风水理论派别的唯一标准。
为了满足风水爱好者学习风水的需要,学习到正宗三僚风水,弘扬杨公救贫精神,提供风水传承者更好的条件,将传授祖传三僚杨公风水。
一、培训缘由
三僚,古称僚溪,三僚人才辈出祖师3位、宗师9位、国师24位、明师72位、三僚是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风水文化发源地、风水文化发祥地、风水文化圣地、皇家风水师的摇篮、风水国师明师的故里等荣誉称号!
发扬国学文化、助力复兴中华,为发扬中华传统国学精髓,弘扬三僚堪舆风水玄学文化,为响应国家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推动国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让正宗的杨公风水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发扬光大。
随著国家对传统风水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风水爱好者加入风水行业中。但不在少数一时兴起著急于学风水,被一些不学无术的庸师蒙蔽,这些庸师游离于风水道德门之外,以各种虚头、秘决、赠送性钓鱼式的方法吸人眼球,让真正对易学风水爱好者不能自拔、害人不浅,以为自己学到了真术,实则偏离了正道,距正宗杨公风水越来越远,等自己发现过来已经是先入为主越陷越深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应用到风水学习中,即是帮你看风水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如教你如何看风水,不单能够帮助自己还能够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问题。别人的帮助只在于一时,而个人的学习得来的知识却能够帮助自己一生。
为弘扬和传承三僚风水文化精髓,发扬杨公济世救贫精神,服务社会,造福有缘人,三僚堪舆风水文化决定举办“三僚风水培训班”。针对性地传授风水学知识,旨在通过学习改善个人不佳风水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身边的人解决此类问题,一人受益,惠及周围。
二、培训目的
弘扬国学、传承国粹,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推动国学文化发展方向和三僚风水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为弘扬三僚风水文化精髓,发扬杨公济世精神,服务社会,造福有缘人,决定举办“三僚杨公风水培训班”,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进行培训教学。
三、教学大纲(一)、地理起源1、十天干、十二地支
2、纳甲
3、河图、洛书
4、纳音五行
5、洪范五行
6、四经五行
7、三合五行
8、双山五行
9、小元空五行
10、正体五行
(二)、地理掌诀1、排山掌诀
2、翻卦掌
3、紫白掌
4、六壬掌
5、后天掌
6、一指掌
7、二指掌
8、九星掌
9、地支掌
10、神仙掌
(三)、三元十大理1、交媾理
2、正反交媾理
3、净阴净阳法
4、些子法
5、河图水法四大局
6、洛书水法四大局
7、先天八卦四大局
8、后天八卦四大局
9、先后天八卦八大局
10、纳甲起源
(四)、六大忌理1、三元驳杂
2、羊刃禄堂诀
3、流神空位诀
4、论*泉(八煞*泉、救贫*泉、白虎*泉、二十四山*泉、催官*泉等)
5、五鬼闹判官水
6、八煞劫曜
(五)、三元理气用篇1、八大长生用法
2、四大长生用法
3、二十四山长生用法
4、七曜歌诀并用法
5、三合论四大水法
6、破禄用法
7、四库破禄用法
8、八曜用法
9、砂法分公位
10、水法分公位
(六)、卦例传1、洛书四奇奇数净阴净阳
2、洛书四隅隅数净阴净阳
3、水火不相射
4、天地定位
5、雷风相博
6、山泽通气
7、四六合十用法
8、二八合十用法
9、三七合十公位
10、一九合十公位
(七)、忌法1、十二龙立向犯双全煞秘诀
2、地煞*泉
3、白虎煞
4、倒劫煞
5、暗劫煞
6、双砂双水煞
(八)、断法章1、砂水断法章
2、赖公消砂诀
3、断水位得失章
4、飞腾法
5、辅星卦水法断
6、一盏灯断诀
7、阳宅断并注解
8、阴宅断并注解
9、八条歌并注解
10、十二将星断官大小
(九)、三僚秘传三元理气1、元空秘旨
2、水火交媾
3、三交起贪法
4、些子真诀
5、贫单绝秘诀
6、滚盘珠要诀
7、七星打劫法
8、串珠些子理
9、三元成祖大理气
10、三元不败诀
(十)、杨公传曾廖公秘诀1、四大水口真诀
2、廖公四象星晕歌
3、八条歌
4、二十四山分金定局
5、天星掌诀
6、杨公阴阳倒祖口诀
7、论塚有二十三怕
8、论穴有三十六怕
9、分房所属五行
10、杨公代数定位并断代败诀
11、首套指迷坭水带锁口诀
12、杨公五不葬诀
13、论真太岁
14、山向方道理妙断
15、论阴阳
16、杨公十三怕切忌诀
17、杨公倒杖二十四山方道断
18、杨公秘线法
19、论父母三般卦
20、论催官催丁催财秘诀
(十一)、做法章1、安门诀
2、放门楼诀
3、放水诀
4、放天井水诀
5、安床催丁诀
6、作灶催财法
四、课程特点学习到三僚风水基础知识与入门,并且不会让您在风水这个行业里走弯路,学习本次培训班就可以能学习到从形峦、理气、造葬法、一环紧扣一环一门完整的三僚风水术。而且老师还会将在外面看风水几十年的经验告诉大家。
五、培训安排学制:15天,每天讲课6小时
六、招生条件面向所有人、风水爱好者、均可参加报名学习
七、培训主讲老师三僚(七十二明师之一)若文堂曾纪俦风水谪传曾孙曾东海先生
八、学习时间不限时间,达到10人既开课,现场教学
九、收费标准每人元学费(含资料费),赠送一个罗盘。凡欲参加学习者,现已开始接受报名,预交报名费1千元,(可抵学费)学前一次性交清,参加了本次培训并且通过了老师考核,本学院都将颁发结业证书,并且登入到三僚堪舆风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