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三宝雨崩行
TUhjnbcbe - 2021/8/24 22:10:00

丽江文艺▏期

雨崩行

雨崩,藏语是经书的意思,因村边有一块形似经书的大岩石而得名。雨崩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它像一位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的美少女,让人心旷神怡,向往已久。

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东麓山脚下德钦县云岭乡,四面群山簇拥,地理环境独特,人烟稀少,是一个仅有20几户人家的藏族村落,分为上村和下村,上村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冰湖,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神湖。自古以来雨崩村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向外界,因此这里被称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更多的游人则把这里当成心中真正的香格里拉。相传雨崩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后来有一个老人常到澜沧江边的西当村借粮,西当村的人谁也不知道老人从哪来,便有人跟踪他,可总是走着走着就消失了。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当老人再来借粮时,西当村人就不借青稞,也不借麦子,借给了小米。村里的人帮老人将口袋扛上肩时,乘老人不注意在口袋上扎了一个洞,村民们紧跟着小米一路找到一块巨石边小米便没有了,他们奇怪地掀开巨石,发现下面有个犹如人间仙境的雨崩村。

上有天堂、下有雨崩;不去天堂、就去雨崩。今年8月初,我和发小一起终于踏上了朝圣雨崩之行。

说起我那发小,在我们同学当中是个传奇人物厉害角色。他比我小一岁,从学前班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我两就在一个班读书。年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报名参*报效祖国,我却选择在村小代课。从此我们彼此暗地里都默默发誓一定要努力走出大山。他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云南省怒江支队,先后在边防派出所、支队机关等多个单位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他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加成人高考,不断深造自己、挺练自我。因为我们内心都十分清楚,初中毕业生在家乡是知识分子,但到了部队里、到了完小里却是名副其实的文盲。等他从*8年后二级士官退伍回来时已是手持大学文凭的退役*人。此时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城区附近中心校的公办教师了。退伍回来后,他以社会考生的身份跟上百个大学院校毕业生一起参加就业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进入全县前50名,被分配到家乡一所完小任教。命运竟是如此巧合,当初两发小选择的不同人生路,一武一文,结果两个都又同时成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之后,他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中心校、从中心校再到教育局,我从代课到公办、从村小到中心完小、从中心完小再到现在的单位,一路努力一路前行。

8月5日早9时许,囫囵吞枣咽下两个馒头就出发了。《大山走出的孩子》、《梅里雪山的女儿》、《情定卡瓦格博》、《洁白的哈达》??????车上都是清一色的藏歌MV,不仅仅是藏歌高亢嘹亮,曲调悠扬,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粗犷豪放,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家乡地处丽江最前沿涉藏阵地,与迪庆藏族自治州山水相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从小就沐浴着藏传文化长大,深受熏陶。藏族朵翀、藏族锅庄、藏族弦子、藏族调子等,男女老少都能信手就来。途中有危险落石、路面湿滑、云雾笼罩,车辆行速一降再降,到去往雨崩的必经之地香格里拉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香格里拉的朋友早已在特色餐馆把奶渣、酥油茶、牦牛干巴、火烤粑粑端上桌了。早晨的两个馒头早已消化分解,将车子往泊位一停我俩就迫不及待地钻进餐馆,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从香格里拉继续前行,经过近两小时的奔波,来到了横断山脉腹地德钦,县城坐落于升平镇,我们下榻于神川大酒店,据说是德钦县城最高大上的酒店。老板告诉我们德钦是藏区社会治安最好的地方,所有娱乐场所都在凌晨12点之前自觉关门打烊,12点之后正常营业的烧烤摊等夜市也井然有序,吃点夜宵、小酌两杯的客人都只会低声窃语。

沿着滇藏公路继续行驶8公里左右便来到能够观赏日照金山的飞来寺。飞来寺,依正乙山山势拾级而建,正对着卡瓦格博峰,沿途古松森列、日影斑驳、小溪曲折、松涛低鸣,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殿堂屋宇呼应配合,放眼望去,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犹如一座晶莹透亮的玉柱直插蓝天,巍峨壮丽。山腰缭绕的白云给圣洁的雪山的蒙上了一块美丽面纱,给雪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正可谓“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寺云封”。

从飞来寺顺势而下,来来回回转了几回合弯便来到了澜沧江边,途中对头会车相对较少,最多的当数怎么吹也吹不走的牛群,藏话称牛为“爸”,对着牛群我探出头大喊一声“爸、阿爸”,牛群果真悠闲地甩甩尾巴,眨眨眼睛,慢慢移动开来,给我让出了一条通行道。牧童则微笑着伸出大拇指点了个赞。穿过卡瓦格博大桥,再颠簸个半小时便是行车的终点站——西当停车场。锁好车子,带上登山杖、背上行囊开始用脚步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身体放在地狱,将眼睛搁在天堂。一路上时而手脚并用攀附着灌木丛爬行,时而踩着泥泞的坑塘凌波微步,每走三五十米总能遇到三五成群的徒步者,有蓝眼睛*头发的老外、也有从平原地区来的徒步爱好者,更多的则是朝拜卡瓦格博的藏族同胞,小到两三岁大到六七十,年轻的搀扶着年迈的,年长的挽攥着年幼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过他们的虔诚方能原来信仰是人生征程的指明灯,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只有虔诚的信仰才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走了近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海拔米满坡美丽森林的南争垭口,翻过垭口,一座雄伟高大、圣洁无暇的雪山——卡瓦格博屹立在眼前。梅里雪山海拔超过6千米的高峰有13座,被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也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被称为“山神”,梅里雪山是她阴差阳错的别名。山脚下是一座从容宁静,渗透在一草一木、一牲一畜,一洼一田中的下雨崩村。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之余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一阵狂拍。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望着触手可及的雨崩村,疲惫和劳累早已不知去向,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来下到了上雨崩村,眼前是稀稀落落的藏式房子,多数为客栈,也有一两家小卖铺,都是低矮的木结构藏族民居建筑,有的已经很古老了,它们因陋就简地分布在道路极不规则的开阔地上,这里的坡度起伏稍微缓和一些。依山而居的藏式民居白色外墙和彩绘窗框、屋檐给人一种新奇神秘的感受,木制门窗、墙壁、地板让人觉得亲切温暖。

为了便于第二天前往神瀑,我们在下雨崩村找了家金沙江边老乡开的客栈,下雨崩位于山脉峡谷中的洼地,上雨崩村到下雨崩村也就20来分钟的路程。吃住在卡瓦格博山脚下冰清玉洁的秘境圣地,犹如来到了人间仙境,土木结构的平房,山石搭建的围栏,悠然行走于土石路上的牛羊与骡马,无不显示着这个村落的与世隔绝和宁静安详,亘古的冰雪悄无声息地消融,流淌进人们的心窝,抛离了世间的喧闹繁华,洗净了凡世的尘埃污垢,置身于世外桃源内心,深处激动不已。想用一个优美堂皇的词句表达下此时的心情,大半天居然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正是“年少青涩,欲舞文弄墨,却词穷墨尽”。酒过三巡,伴随着甘醇血藤玫瑰泡酒的酣醉我们进入了梦乡。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洒落卡瓦格博的最高峰时,金字塔状的主峰开始从上而下被慢慢染红,卡瓦格博如英雄般被披上鲜红的斗篷,比传说中更加英俊魁梧。而位于最南侧的传说中主峰卡瓦格博的妻子——缅茨姆峰,形似主峰却又多了一些俊俏婀娜,此时也被晨光轻轻点亮。边欣赏感受壮观的日照金山奇观和浓厚的清晨宗教气息边前行,不知不觉中已走完5公里的路程来到了净地神瀑。据说雨崩神瀑是卡瓦格博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能占卜人的命运,还能消灾免难,恩赐众生。藏族人朝拜梅里雪山,视神瀑为圣水,将在雨崩神瀑下沐浴作为一种洁净心灵的修炼争相沐浴。套上鞋套,穿好雨衣我俩也进入绕行转水的队伍,按照习俗要绕三圈洗礼三次,一圈洗礼身体两圈洗礼心灵三圈洗礼灵魂。突然,阳光一个折射色散,头顶上出现了一道百日难见的神瀑彩虹桥,抢先按下快门,发至朋友圈,还真有点像同学调侃的佛光普照,甚是快哉!快哉!

游完神瀑便原路返回了,雨崩村、以及梅里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汇集而形成冰湖、神湖、五树同根等奇观,每一处景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但面对圣洁无暇的世外桃源,怎能够一次就把我们未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实现了,还要留给下一次、再下一次。因为每一次来雨崩,都要有自己的理由:观赏日照金山的壮阔、感受卡瓦博格的神秘、看无处不在的经幡迎风飘扬、放空自己的身心。

高山流水遇知音,特别感谢一路相伴而行见着垃圾就弯腰捡起的来自甘孜德格的青措和一路相互助威加油的驴友。

上有天堂,下有雨崩。不去天堂,就去雨崩吧!

上有天堂下有雨崩

阳光沐浴下的雨崩村

徒步进行时

两发小

编辑白薇,邀你共话丽江文艺

三宝

男,纳西族,曾当过小学代课教师、公办教师,目前就职于玉龙县某行*机关。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如果,你的梦里有丽江。

那么,这一定是个文艺的梦。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宝雨崩行